早上闹钟一响就起床去煮饭,避免了留恋床铺的可能性,这样早起就与你有缘。
其实一早起来,最好做下冥想,这样大脑才能清醒起来。留带发呆的时间,可能会文思如泉涌。只是今早,我先打开了易中天品三国。昨晚听着听着睡着了。
原来读历史比较功利,觉得读了就必须要去应用,为工作的过程添砖加瓦,所以很执拗地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读起(当然只是比喻)。其实历史就是拿来看看,开阔思维,调节情绪的。今天你读到一段历史,你有了这个领悟,明天你读另一段,你对这个古人有了新的认识。自从知道三国演义是从文学方面去写,和真相有差距之后,我就不大爱看它,当然对文学的造诣应该是有帮助的。
今天看的是《隆中对》,上集说到《三顾茅庐》,易教授的猜测,我觉得还是比较能解释的。诸葛亮先找了刘备,刘备可能当时表现出对诸葛亮的话没有多大兴趣,等他回去了才突然领悟,这才三顾茅庐。而且诸葛亮一直在等明主,如果刘备立马找的他,也没理由要让他三顾啊。然后才有后来的《隆中对》,看到现在有15集了,说曹操就有10集左右了,这对我来说还真是不能接受的,在我的印象当中,曹操就是一个坏人,加上我对诸葛亮的崇拜,所以偶像的篇幅少的话,我是没法接受的。我连续听了下来,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可爱的奸雄,不由得对他的品格肃然起敬。有仇必报,但又宽容大度。在临终的时候并不像一方霸主,只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交代孩子身后事。
《隆中对》诸葛亮给了刘备透彻的政治思路,分清了他未来的方向,接下去的行动有了直接的目标。
诸葛亮是一个天才,可是在他27岁出山之前也一直在看书。想要说出的话有独到的见解,要看多少的书啊。
所以,读书吧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