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焦虑,让你交费——贩卖焦虑的营销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我走进发廊的时候,店长欣然接待了我,并夸我将自己的发型打理得很好,而且看起来越来越漂亮了。
我警惕地笑了笑,他这架势似乎又要向我推销什么服务或者产品了。社会心理学中提到的说服技巧之一——要让对方放下心理防御,才能更好地改变其态度。
我此行的目的只是修剪一下头发,对其他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没有兴趣,我的心理防御机并不是三两句恭维可以攻破的。
店长是我的“御用”发型师,这些年,我和他之间建立了“谨慎”的“友谊”关系。在这个唯利是图的时代,各种虚假营销无孔不入。美容美发界更是如此,因此,不“谨慎”是不行的。
当店长关切地问我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的时候,我心想,没有无缘无故的关心,他“葫芦”里的“药”呼之欲出了。
我不冷不热地嗯了一声。
店长接着说,难怪头皮出现了健康问题,最近出现掉发现象了吗,又说今天他的师父来巡店,专业做头皮护理的,要不要请师父来帮我看看。
我连忙摇头。
店长坚持说,请师父看看,是免费的。
我看了看手表,说,晚上还有事,请尽快修剪完头发便是。
店长说,师父帮我看下头皮,只要两三分钟。
我直白地说,你师父他不会是想推销什么头皮护理套餐吧?
店长微笑道:“不会不会,只是帮您看看,提供一些自己在家日常护理头发的建议。”
我想,如果真的是这样,倒也无妨,便请他让师父进来。
那个所谓的“师父”果真形象极佳,尤其是头发浓密有型,的确,他自己就是一张名片。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所谓的“专业”的“师父”,不过他的形象非常符合一个“推销员”倒是真的。在社会心理学中,外表形象良好的人,说服的效果比较好。美容美发界果然参透了这一点。
师父进门后,对我一番恭维,然后掏出了一个小小的仪器和一块平板电脑,说给我的头皮做深层检测。
我毫不留情地说:“这玩意十年前我就见过,当探头接近我的发根,屏幕上会显示一些放大的细节,那玩意儿会被你们说成是我头皮不健康的证据。然后你会说,如果我的头皮不做护理,听之任之,就会有多么多么严重。你们可能会给我展示秃头的照片,或者向我讲述一个朋友做护理前后变化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你们编纂的......"然后,我眨眼笑笑,“两位帅哥,我猜对了吗?”
店长和师父愣了一下,紧接着,师父夸我口才好。我笑了,我不及你们这些专业人士,你们推销产品的人士都是一线的心理学家。
面对我的揶揄,师父依然保持了体面的微笑,他说:“我们不会推销您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既然您坚信自己不需要,我们当然不会强求。”然后,他给出了一些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方面的建议——虽然都是路人皆知的常识,并没有体现他的专业性,不过倒是显得真诚了许多。
理发店的头皮护理服务究竟是不是智商税,这不能一概而论。就高昂的价格来说,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不值,也存在心理作用的成分。
我个人的观点是,饮食与作息永远是促进健康的根本途径。如果真的出现了不健康的情况,最好去专业的医院求助,而不是在发廊接受非专业的服务。
更可况,我并没有明显的掉发现象,而且头皮不痛不痒,那么,究竟有啥必要给他交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