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至今周期性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每年进大厂的人那么多,但最后成功创业或者升职到高位的就这么几个,他们之间的差异到底在何处?
每年的结论都会有升华,下面把前几年的思考列一下:
1.自身条件好,不管技能还是背景都算
2.带的师傅好,所谓名师出高徒
3.有好奇心不断迭代,能自驱自省
4.情商高
今年正好第五年,再次思考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感悟来补充,先说说感悟的来源。
端午期间看了一部电视剧,剧名叫《井冈山》,讲述的是1927-1930年期间红军在井冈山上割据,并探索建军建政府经验的历史。
剧集到了尾声,井冈山失守了。但是红军主力打到了外线,并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此时来看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到失守,其实并非竹篮打水一场空。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帮年轻的共产党人实践了许多建立根据地的经验。这些经验之前全都停留在理论上,但从未经过实验的验证。虽然最后井冈山根据地丢了,但积累的经验,却能带到其他地方继续生根发芽。
对应到个人的职业生涯,不也是这样吗?纵使平时听再多的课程,进行再多的思辩,也只能让嘴皮子耍的更溜。实践是怎样的,如何沉淀成可落地并能见产的东西,却是没有的。
所以结合来看,我们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地图,把目标拆解,看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平台才能验证所学的理论,找到自己的那片井冈山根据地。并且为了有实践理论的平台,可以放弃眼前的利益去“钻山沟”,只有这样,才能变成一个真正学以致用的人。
总结一下今年沉淀的第五条,为理论找验证平台,刻意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