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星河流云
下了快一周的雨,终于在周三歇下了,或许是为了下一次的滂沱,而去积蓄能量了吧!不管怎样,天终于放晴了,瓦蓝取代了苍白,阳光蒸发着湿气,学生们也从没精打采变得兴高采烈。如果你以为他们是因雨而悲,因晴而喜,那是你想多了,他们的高兴,只是因为,终于可以如期逃离这烦闷的教室校园,去田野中放飞青春了——周五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去完颜民俗文化村研学旅行。
“星期五的早晨,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我们背着书包,出了校门,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完颜村走去。”小学生的作文,大都会如此开头,我也就“老夫聊发少年狂”,暂且借用一回,以表达我和学生们一样窃喜的心情。
走在乡间公路上的少年们,三人一排,有序前行,其间有嬉戏打闹,随队的老师一个眼神过去,便“灭杀”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只是田野中的小草尚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况是出了校门来到田野里的青葱少年呢?他们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啊!于是队伍渐渐不怎么整齐了,嘻笑声也不时间响起来了,连平时潜伏的手机也堂而皇之的露面了,老师们无奈的将抬起的手臂重新放下,就让他们肆意一回吧,只是安全方面就得多操心了。于是,不时便见到有车经过时,老师维持交通的身影,听到他们大声的喊着“靠边走!靠边走!”

路程有些长,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距离还很远,我已有些疲惫了,可这些少年们谁也没有喊累,依然兴高采烈,精神抖擞。我看着身边的孩子,还是那身有些大穿在身上稍显臃肿的校服,还是那张满是胶原蛋白有些稚嫩的面孔,但此时此刻不一样了,校服穿出了嘻哈的时尚,脸上不再是课堂上的呆滞,而是满布春天的灵气,活力四射,生机勃勃。
校服没变,人也没变,只是场景变了,校园变作田园,教室换成马路,于是整个人的状态也变了,由沉闷而活跃,由叛逆而灵动。
本是给予生命养分的校园教室,难道已变成了禁锢生命的樊笼了吗?我清楚不是,却又满是疑惑,只是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
虽然路还长,身已累,但只要前行的脚步不曾停下,便总有走到的时候。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完颜民俗文化村。
因为学校之前已经做好了衔接,我们到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就位,在年级领导作了简短的讲话,再次向学生们重申了纪律、卫生、文明之后,参观活动便有序的开始了。

兴致盎然的少年们在导游的引领下,参观了窑洞、地宫……了解了完颜村的历史变迁,知道了《说岳全传》中的那个金兀术,便是本地人的先祖。曾经的国仇家恨,早已在岁月的烟尘,历史的更替中得以消解,此时留在少年们心中的,恐怕更多是遭逢名人的欣喜吧。因为知晓者已在洋洋得意的“卖弄”自己的渊博,求知者也因首次听到这样的“秘闻”而发出阵阵的惊叹。
看着他们可爱的模样,我觉得,年轻真好!
或许是到了陌生的地方,在楼梯间遇到学生时,他们总是主动的礼让,无关你是否给他们代过课;遇到相熟的学生,他也会自然的打声招呼,还会闲聊两句;也有学生主动和老师合影留念,站得很紧,笑得很甜;还有学生拿着苹果或饮料突然跑过来,塞到你手中转身就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就这样消失了,学生不会因自己学业差而心生畏惧,老师也没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恼怒,在这山村田园中,师与生,其乐融融,言谈甚欢。
美术班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描绘着眼前的绿水青山,本是空洞的白纸,他们几笔下去,便有了草木山石,便自成一方满是灵气的世界。
音乐班的学生拿起了话筒,歌唱着美好的生活,浪漫的青春,声音悠扬婉转,仿如这山间的百灵。
舞蹈班的学生穿上了华服,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舞动着青春的旋律。舞姿曼妙,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神韵。
本是平凡的少年,在一画一歌一舞间,却自有光华在流转,点亮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世界。
站在舞台之下,置身田园之中,看着台上台下欢快的少年男女,我想,也许这才是他们正确的打开方式,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