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義,礼,智,合称为:道德。道德,比规律要重要。----李率
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之规范),就叫做:是‘尽心’,所谓尽心,他必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发的高级行为,就好比道德,他是一种长期,不间断的内在修为、修养,一样。人,怎么才能达到‘道德’的境界,修,学,只此二字。
当然,也有人难达到,既,难达到‘道德’之境界。但,不代表说,‘道德’本身,不存在于他的心中,道理,是一样的。
人达不到道德(之‘境界’),有两个最主要之原因,既:气质,与环境,一个是天生的,一个,属于是后天的。境遇不同,资质不同,人生所走的路,也就必不相同。这不是我们能左右了之。人,只要达到了‘道德境界’,就可矣了。这是做人最本质的环节,是一种深厚的修养,这种‘厚’,他并非一般之人,所能达到了的。需要长期的努力,也即是我们老百姓所常念叨的,说:是‘厚道’,‘厚道’了。厚道,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而,只有真正的不明智者们,才会以为,他(既,厚道的人)是“傻子”(所谓),道理,他是一样的。
厚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没有之一。这是一种,极大的智慧,孔子,他是一个厚道的人,这点,我可矣非常肯定。人为甚么要‘厚道’,因为‘厚道’,可矣让你具备一个最重要的能力,那即是‘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之能力,道理,他是一样的。有人说,‘夕死可矣’算甚么能力,不怕死的能力吗?
我说,对,也不对。不光是这样。要说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人生,他有几种活法,或者说,世界上,究竟有几种人罢。这么说,比较体贴。
我说,世界上,总共就有三种人,他们分别,是叫做:活在黑暗里的人,厚道的人,和以及,厚道的明白人。这世上,就这三种人。儒家,或者说,世界上任何一个正统,及正派的哲学宗师希望我们成为的,即是一个:厚道的人。这即是哲学他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之体现。一个‘厚道的人’,既可矣了,内心充满光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道德’的规范,与教化。仁,義,礼,智,向内精修,精理解,成为一个,具有深厚修养的,清澈,而又光芒的有道,有德之人。剩下的一切,都不重要。
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孔子的核心精神,但是,他(既,孔子本身)比一个‘好人’,还更进一步,他是一个,‘好人里的大师’,既,我所讲的,人的最高,同时,也是人的最终极的层次,孔子,他是一个:厚道的明白人。孔子不仅厚道,他还知道一切。
Everything.孔子知道一切。为甚么,我这么说呢,因为,孔子透彻理解《易》,《易》是甚么,《易》,他是规律大全。我这么说罢,如果孔子想知道的话,他可矣知道你的任何事儿,包括你甚么时候得病,甚么时候去世(死),甚至于,你小时候的一些事儿,他都可矣知道。我,只是举一个例子,用以告知你,孔子对《易》的掌握程度,我可矣负责任的说,孔子对于《易》的理解,远超过我所说的这种普遍的简单之程度,道理,他是一样。《易》有甚么用,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出自《论语·述而》)这句话,是甚么意思呢,简单说,既是:学《易》,可矣无大过。《易》是本儿甚么书,《易》不是一本儿‘心法’,《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既,《四书》)是心法,《易》不是,《易》不能教你怎么才能‘厚道’,但《易》能给你排明白。
‘排’甚么呀,你一生的事儿,我们一个人,从生,到死,这中间儿发生的所有事儿,我们统称为,是叫做:‘一生’。包括,且不局限于,你结婚,你生病,到你最后死。《易》这本书,能罢你说的:明明白白。所以,我才说,《易》这本书,他是叫做:是‘规律大全’了。道理,他是一样的。
人生有没有规律,人生,当然有规律了。不仅人生有规律,世界,也有他自己的规律。宇宙中,之一切(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规律,孕育在其中。学《易》,就是知道这个规律,从而,能够更妥善的,更积极的去面对他。道理,是这样的。
最简单的,就是“农历”,农历有各种节气,这个节气,就是“一年”(所谓)的规律,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生,也有自己的“四季”,一年,有“春分”,“秋至”,“冬分”,“小雪”,“大寒”……等等,各种节气,人生,也有自己的春分,冬分,秋至,以及大寒,等等。这就是‘规律’,《易》,就是罢这个规律,明白的,告知给你。这就是《易》的作用。孔子说,‘学《易》無大过’,其实就是说,学《易》,可矣知道自己人生中(所要遇到的)这些事情,并提前,做好准备,与预防。就好比你看‘阴历’(既,农历),明天是“大寒”(节气),你就多添件衣服吗,这不就叫做:‘可以无大过矣’了吗,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孔子,是一位:厚道的明白人。厚道是修养,明白,是知道规律。但是本质,还是修养,不然,为甚么说:‘夕死可矣’呢,就是说,‘道’,‘道德’,比规律,他要更重要。孔子‘五十学《易》’,不是说,四十不能学,而是讲,五十岁的时候,‘修养’,就已经臻于一个,某种境界了,这个时候学《易》,就会比较‘笃实’,他是这个意思。道理,是一样的。厚道,是关键。而,人如果暂还没达到厚道,之境界,为何不建议学习《易》,因为你活在黑暗里,你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好。如果你真的算出来,自己的“冬天”,何时来临,以你的修为,你能接受得了,这种现实吗?
所以《大学》说得对,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知本’,这是‘知之至也’了。道理,是一样的。深厚的修养,加上《易》,就是锦上添花,更进一层。没有深厚的修养,没有道德,一切都是白搭。就像孔子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摘自《论语·述而》)里一样,你没有道德,明天发财,或者后天有钱,又有甚么意义呢?
1.
而,你有了‘道德’,即便“夕死”,又有甚么关紧呢。所以说,做一个‘好人’,厚道,是儒家认为的,最根本的要事。所以,才有了“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是这个意思,道理,是一样的。----文 李率 己亥年 三月十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