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条建议主要是向小学教师提出的。小学教师的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影响着初中教师的时间预算表。小学六年时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是小学三年制),如果学生还没有学会学习:掌握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导致初中年级的教师无法正常开展初中教学的进度,而不得不重新规划时间预算。反之,很多孩子的感受亦如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学习表面看起来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升入初中以后,却发现老师正常的教学的进度对于自己来说也很快,自己根本跟不上节奏。尤其当教师如果想要把“尾巴学生拉上来”,这件事无情地吞噬了教师的许多时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要在儿童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分量跟实际技能和技巧之间,确定一个正确的相互关系。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失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学生没有行成自动化阅读,书写的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到了中高年级,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在小学里,我们要教会儿童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也就是说,读书本和认字已经不是儿童阅读的障碍,儿童可以流利地进行阅读,并知晓文本的意义。例如,在小学低学段,我们要训练儿童朗读,朗读要求流利,通顺,儿童可以先练习指读,并做到不多字,不漏字。然后要做到看标点适当停顿,再到有节奏朗读,读通顺。我们可以通过儿童流利,通顺的朗读听出他们对于文本所蕴含情感的解读。在小学中段,儿童需要学会默读,默读要求可以快速阅读,默读训练首先可以练习心里读出声,然后训练心里不出声读,一眼看一个句子,然后再带着任务读,从整体去感知阅读文本,头脑里不再是单个的字或词,而是由句子组成的一幅幅画面。这样的阅读才真正发生。
小学四年级结束时,也一定要使儿童掌握迅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能力,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音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他的注意的中心。例如孩子在书写一段话时可以关注整段话而不是因为一个个单字而发愁。一年级因为学生手腕儿用力不均匀,所以只要求学生能横平竖直书写就好,不强调美观。二年级则要求学生书写要端正,要美观,要方方正正。三年级因为阅读,书写量增大,书写速度也要求相应提升。在小学高段,学生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他们可以一边听讲一边思考老师讲述的内容,同时还能把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地书写出来。
阅读自动化与书写自动化犹如我们打字写文章,我们脑海里关注的是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___我手写我心。而不必去关注每个字要怎么写,不需要思考创词,造句而成文。阅读书写自动化亦如开车:如果达到开车自动化的程度,我们只需要关注目的地,而不需要去记忆路标,红绿灯,机械的操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占用大脑内存的。只有一个学生的阅读与写字(写作)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我们的大脑才有更多余力去关注关键信息并处理他们。才会投入真正的学习,学习也才真正发生!
当然,这一切的学习的技能训练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对于基础知识的清晰度与基本能力的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天花板,所以,小学老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把读写自动化和技能训练作为重点。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你的学生永远也不会成为落伍的,不及格的学生,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获取知识,这也就节约了中,高年级教师的时间。”所以,让学生学会学习,相信时间,相信岁月,相信我们与学生共同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