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写点什么东西,不由自主就坐到了书桌面前。直流电扇开到四挡对着我直吹,倒也凉快。窗外,是夏日傍晚的合奏。蝉,蛐蛐,还有什么虫?记得老妈说有种叫“牵牛囔囔”的东西。我不明白那蝉声为何连续不断,它就那样叫啊叫啊,它不累吗?我这么想的时候,它还越叫越欢腾越叫越放肆,好似歌曲唱到了高潮部分。他们像是在比赛,叫啊,看谁叫得凶,又好像是在呼应着什么,你叫一句我合一句,然后再来个高音部分大合奏。
夏天真是虫子的世界,我从不曾观察那些虫子,也不知道它们是藏在枝头还是灌木丛中的哪里,也看不清楚。我对声音的感受力更强,我喜欢听,听大自然的声音,不管是贵州淅淅沥沥的雨,还是六七月间的雷光火闪,或是田野的悠悠蝉鸣,总之,这些声音是我熟悉的,感到亲切的。
来到北京之后,天气很干燥,很少下雨,即便偶尔下雨第二天起来路也是干的,没有一点雨的痕迹,跟贵州完全不同。所以每当下一场雨,路是湿哒哒的,地面上有坑坑洼洼的水坑,人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我就有种回到贵州的感觉。有一次下雨,我和男友在路上走,我兴奋得嘴里冒出一句“欢迎来到贵州!”还是用方言说的。
大概是同一天,我看到和我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师姐发朋友圈,拍的是雨后的北京,配文字:雨后的北京,仿佛回到了家乡,外人是不会懂的!瞬间我就找到了共鸣,是贵州人!师姐来京已经十来年,但不管多久,对家乡熟悉的天气是不会忘的,那是在一个地方土生土长才有的情结。
下雨少,好像那种静谧的氛围就少了,自然的声音便关注得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没搬家之前,我住的那个地方晚上极吵,窗户正对着另外一个小区的大门,晚上十一二点都能听到车声、人声、吵架声,醉酒的乘客和司机发生摩擦,居民和居民吵架,污言秽语,让人甭想睡觉。我时常会在冬天的深夜被一只狗叫吵醒,它嗷嗷不停地叫唤着,有时候是一群。而不远处是火车道,地铁,整日哐几哐几。
今年例外,北京下雨格外多。搬到这边后环境也安静,窗户外的对面是绿树和灌木丛,即便开着电扇,那虫子叫声也分外响亮。现在,天黑了,它们的叫声变得小了。
本抱着随便写点的态度,忽一察觉,寥寥草草一篇文字成了。总结就是写作要放下杂念,全身心放松下来,才能感知自己的内心,才能打开生活的门,一碰就可以触到的门,而不是绞尽脑汁查阅各种资料造作出来的假东西,放下,等于得到,这种得到是一种内心的轻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