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推开窗,晚风没等来期待的清爽,倒先撞进耳里几声蝉鸣 —— 细碎、拖沓,不像盛夏时那样清亮满溢,却也固执地缠着夏末的余温。算算日子,立秋已过二十多天,可身上的粘腻感半点没减:刚坐下没多久,后背就沁出薄汗,贴在衣料上发闷;指尖碰过桌面,也能沾到一层淡淡的潮气,连呼吸都裹着几分滞重。
心里忍不住犯嘀咕:说好的 “秋高气爽” 呢?分明还是被夏末的尾巴拽着,热得不算灼人,却添了几分挥之不去的黏糊 —— 像刚从蒸笼里出来的馒头,热气散了些,水汽还锁在里头。抬头看天,晚霞倒染得好看,可风一吹,没带半点凉意,反倒把路边草木的潮气卷过来,更显闷了。
后来才想起,秋凉本就不是 “一刀切” 的。立秋只是节气的 “开关”,要等太阳直射点再往南挪挪,要等北方的冷空气多攒几分力气,把盘踞的暖湿气流慢慢赶跑,那股 “天朗气清、风凉云淡” 的劲儿才会真的来。眼下这蝉鸣、这粘腻,不过是夏天最后的 “余温惯性”,只是今年这惯性延续的也太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