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半醉公子,平时喜舞文弄墨,无意间混迹于宜兴紫砂圈也有小十年光景了,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门外汉,因为很多事物当你全身心投入了之后,就会觉得枯燥、繁琐、自我蒙蔽,反而做个差不多的爱好者,是最最幸福的。
这么多年得益于工作的便利,我也结识了一些紫砂圈的手艺人、文化人、营销商,感叹于互联网时代的日新月异,让这门古老的手艺也变得愈发活力,反言之,就是我觉得如果我是紫砂壶的话,我自己都觉得好累。
“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把壶而已,你们干哈子要我抛头露面,还把里里外外、祖宗十八代都抛出来说了一大堆,以至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有时候我会暗自庆幸,幸亏只是个爱好而已,所谓“观棋不语”,心中却有无限感慨,竟反而是越来越爱紫砂了。
关于紫砂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产生它们的原因,一是现下的很多知识太多太杂,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二是我本身就是个喜欢总结的人,既然学不到系统的,并且也确实没什么统一的答案,那就用我自己的方法,总结一些想法吧,当然了,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管对错,大家海涵,权当我的胡咧咧。

今天讲讲“当今紫砂流派新说”这一篇。
不好意思,题目起的有点大,抱歉抱歉。
以前,我也没听说过紫砂流派具体有哪些,大家各说各的,我感觉每一个紫砂人所认可的流派,大致上就是两个:1.自己为一个流派 2.其他人为另一个流派,谦虚点的朋友,还有3.古人、先辈为第三流派。
好吧,我只能自圆其说了。
严肃的讲,任何艺术包括紫砂,其流派应该是随着历史或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以前的紫砂流派究竟如何,我着实无力查询,当下的流派呢?通过这些年的各种交流和观察,我斗胆总结出如下三派:传统实力派、新兴学院派、民间生活派。

1. 传统实力派(顶尖大师派、民间精英派、年轻实力派)
这一派,其实就是罗列了大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手艺人。但是有个前提——实力,也就是他们是具备超强或较强的技艺的,虽然不一定称得上“艺术家”,但还是属于“艺人”范畴的。他们给我的一个统一的感觉就是,不管是长辈,还是年轻人,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做好壶,也通过卖壶做壶而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他们大多比较疏远我这种没钱又纯爱好的人,并且也有他们自己相对的工作和生活圈。
顶尖大师派:
他们是真正有实力的人,也经历了时代变迁,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不怎么做壶,但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都很高,感觉比大学教授还牛掰。他们是大多数做壶人的榜样和目标,之所以说大多数,是因为近年来紫砂的前途已经不止这一条了,但是金字塔顶端总要有人睥睨全局,所以以后也会有新人步入大师的殿堂。但是,我觉得“大师”也不是任何人光有超强技艺就能当的。
民间精英派:
大师不好当,但民间确实有很多紫砂精英,他们做了几十年紫砂壶,水平可见一斑,近年来,这一派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大有赶超大师派的后尘,因为消费者对“民间”高手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就像武林小说里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一样,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目前“民间精英派”被过度消费,作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像我这种书呆子,自然也免不了被坑一次的命运,但我觉得最伤心之处,就是很多人本来是安心做壶的,忽然间受利益驱使,变得浮躁、骄傲,安于享受,就像翻身农奴被解放了一样,终于扬眉吐气。不过还有更伤心之处,那便是由于民间艺人实在很多,导致这种炒作层出不穷,人品与壶品也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发展。但是有时候我想我们每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都能保持初心,吃过了苦终于可以尝一尝生活的甜味有何不可,所以,对于这些现象,我也比较纠结,如果换成是我,我会怎么选择?
年轻实力派:
年轻人中也有很多真正做壶做的很好的人,有本地的“壶二代”“壶三代”,他们本身就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所以慢慢推敲斟酌,又有长辈指点,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有本地的工薪家族的青年,他们大多是中学毕业后就拜师学艺,正好赶上紫砂经济繁荣期,所以经过数年的潜心学习,也是颇具实力;有外地到此学艺的青年,他们大多也是来自一般家庭,当然也有家境优越的,他们在此学艺多年,上进努力,加上现在紫砂圈学习氛围比较开放,所以也是比较有成就的。作为年轻实力派,我觉得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对紫砂特别死磕到底的,个性鲜明,有一部分又特别偏激浮躁,对名利十分看重,有时候,我也是比较害怕跟他们交流——有的人特别和善,有的人特别偏激。

2.新兴学院派
由于紫砂行业近些年十分繁荣,所以好多学业有成的人(至少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后就干脆从头开始学壶,或兜兜转转工作多年,最后还是学壶。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他们中有的做壶很一般,有的却很有创意,尤其是一些人本身学的专业就是艺术相关的,所以我经常听老一辈人说他们大多悟性高、掌握快,但就是在创新上,有时候会偏离实际,剑走偏锋,让人看不懂。但是年轻人又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觉得紫砂壶都发展了几百年了,也应该注入点新鲜血液,至于过分创新,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这些年,由于大环境鼓励创新,我发现老辈艺人都不敢随便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导致有时候,很多创新的作品,总有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怪异感,但有时又特别喜欢。
学院派里还有一支队伍,就是宜兴这里有一所工艺学院,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有,他们毕业后,很多人选择留在紫砂行业里,经过将近十年的毕业生沉淀,他们的作品已经不容小觑。我刚混迹紫砂圈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些工艺学院毕业的同龄人,现在有很多已经名利双收了,不过他们喜欢自成圈子,按地域、按年级等等,现在也是关系网错综复杂。
新兴学院派是我定义的,因为我感觉他们各方面综合条件都比较好,虽然目前泥沙俱在,但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一定是金子。只是寄希望于他们不要浮躁、不要过分追求高价位,因为目前很多朋友的作品,我已经买不起了,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虽然说价位是对能力的肯定,但是一年一个价真心也承受不起。

3.民间生活派
回归到生活中,活下去才是我们普罗大众的目标。在紫砂行业里,剩下的大多数籍籍无名者,大致可归类到“民间生活派”,他们以此为业,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至于“艺术”二字,那暂且是后话。这部分中,不乏被埋没的做壶高手,只能默默无闻的拿着非常一般的收入,但大多数都是为了生计而做壶,所以,我们常听说的“半手工”“模型壶”“手拉胚”“注浆壶”,甚至“化工壶”,虽然并不全部出自这一流派,但却是迫于生计的紫砂壶存在方式。我们真的没必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一个流派,因为他们做壶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做其他工作并没有区别。除了少部分“化工壶”外,其他做壶方式虽然缺少艺术化的元素,但是无疑带动了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也普及了一般商品壶的市场,因为有存在就有需求。
民间生活派中的做壶人,其实只是迫于生活压力和环境格局所限,他们并不是一直被按在这个流派里,不得翻身,很多实力派大师就是从中走出来的,其实现在有很多优质的紫砂壶就出自他们之手。
但是,利益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我遇到过许多只要涉足紫砂行业,无论他是否会做全手工壶,甚至只会贴一片梅花,都会以“艺人”自居,并且只要口才相当,依然会赚的盆满钵满。当我们去购买他们的壶时,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因为后果要么是花大价钱买了一把很一般商品壶,要么就是花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到一把跟实力派不相上下的高质量紫砂壶。

不知不觉都码了3000字了,恐怕也只有真正对紫砂感兴趣,或者紫砂从业者才会打开看一看这篇文章吧。
以上观点纯属本公子胡咧咧,只做分享所用,不喜勿喷啊,欢迎交流不同意见。
# 文字原创。# 美图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