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新闻,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被授予了公民身份。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关注这个,但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大事件,至于它有多大,能有多大,这个不是我们现在能说清楚的,得等时间来得告诉我们答案。
刚好这两天把《银翼杀手》两部电影看了,然后又看到这个新闻,刚好可以借机说两句,因为电影里面讨论的也是人性与存在的话题。
什么是人?
我们何以为人?
是什么让我们与机器区分开来的?
这些简单得令人可笑的问题,要认真回答的话可能非常不容易。
我们大可以说,我们人是有意识的,有思维的,有情绪和欲望的,我们能够传宗接代,把基因延续下去等等。
当然,这些都对,就目前来看的话。
那以后呢?谁能保证这些优势一直被我们独占呢?
谁也保证不了。
就像电影里面描述的一样,未来的机器人会比我们更有力,更灵活,耐力更好,更完善的免疫系统,做事更专注,更少的欲望和杂念,他们可能完成我们不能完成的任务,做我们不愿意做的工作,拿更少的工资而且没有怨言。由于机器人被专门定制出来的,这就意味着他们还拥有比我们更优秀的基因。
一开始,我们可能会人为地给他们设置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有限的生命——五年十年,没有记忆,没有情绪,不能生育繁殖,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不再满足于被这些条条框框所限制的产品,会追求更加完美,更加像人的机器。其原因也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利益驱动,一个是好奇使然。
再然后呢?我们和我们创造的机器之间,还有什么泾渭分明的界限么?完全没有了。
我还曾幻想过,有一点是机器永远还会有的:偶然,意外。我们的进化,其实全是偶然的结果,是一次又一次意外的叠加,让我们发展到今天。如果这个过程再来一次的话,我想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幸运了。
但是如果我们制造的机器有的情绪这种不稳定的因素,那就连这个最后的壁垒也被打破了。
我知道你会说,我讲述的太夸张了,完全是杞人忧天,机器人发展哪儿那么快。对此我想说两个事情。
头一个事情是这样的。从有文字记录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虽然一直在提高,但是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比起来,那些进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这次飞跃,我们准备了两千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生产力,生产总值,人均购买力又不知涨了多少。而这一次,我们只用了不到一百年。
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应该称之为科技革命,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距离上一次工业革命,只有短短十几年,但是我们的生活已经天翻地覆。
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没有结束,就有人提出我们其实已经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
每一次的技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越来越大,但是所用的时间却在指数级地减少。
第二个事情是这样的,二十多年前有人说计算机不可能下围棋,因为太复杂了,然后就在今年,谷歌的Alpha GO已经几乎横扫全球排名靠前的全部围棋选手。
想想这两个事情,你觉得还有什么不可能?
做梦,就要做个大点儿的,如果真的成真了,至少你已经演习过一遍了,应付起来会更有经验,不是么?
好,今天就这样,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