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议课过程中,主持人要发挥什么作用?

在议课过程中,主持人要发挥什么作用?

作者: yh小树苗 | 来源:发表于2025-10-14 07:13 被阅读0次

今天继续探讨“议课环节,主持人应如何发挥作用”这一实际问题,这也是许多一线教研组长共同面临的困惑。在传统教研模式中,评课环节的主持人往往仅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结尾总结也常常流于形式,说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这样的教研难以触及真实问题,教师自然也难以从中获得实质成长。

陈大伟教授所倡导的观课议课,核心在于“以学论教”。它强调通过集体对话,在教研组长的恰当引导下,实现所有教师的共同成长。

观课结束后,如果是首次使用观课议课量表,主持人应组织教师认真填写。量表通常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栏,描述教学中发现的一两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第二栏,指出本节课中最具研讨价值的问题,并阐述为何选择它,以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处理设想;第三栏,重在反思与创新,思考“如果我来教,是否有更好的方式”;第四栏,则留给授课教师,记录其在听取他人意见后的再思考——包括原设计的意图、不足之处、从中获得的启发,以及对其他教师的追问。这一过程,是实现专业提升的重要路径。

议课流程一般如下:首先由授课教师阐述教学设计与思路,随后其他教师结合课堂观察,围绕具体问题展开讨论。重点不在于评价授课教师,而是聚焦于教学现象与问题,反思“我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授课教师也可反问:“如果是您,会如何处理?”教研组长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鼓励多元观点的表达,引导大家“共煮一锅石头汤”,最终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真问题,使议课形成有效的问题聚焦与研究闭环。

这样的议课,是以平等对话推动专业共进。主持人不再只是流程的组织者,更是思维的引导者、讨论的深化者,让教研回归“研究”的本质,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真正学有所获。

这种“以学论教”的议课方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此处的“学”,涵盖学生的学习方式、活动组织、状态体验及质量效果等多个维度。通过集体审视教学行为,我们得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与经验积淀,在共同反思中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

人因思而变。当每位教师都成为思考者、研究者,教研便真正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专业成长场。在这里,没有权威的独白,没有固守的偏见,只有基于平等的对话、基于理解的共建。这不仅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升级,更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构——从被动听评到主动参与,从零散点评到系统研讨,从个体经验到集体智慧。它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支点,在共研、共思、共创中,推动每一位教师走向更广阔的生长之路。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议课过程中,主持人要发挥什么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gi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