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苏东坡传》第八至九章,王安石的形象立体而复杂。他不修边幅、衣着邋遢,行为举止透着古怪,却意志如铁、清廉自守,对物欲毫无贪恋,学识更是渊博深厚。可这份执着终究走向极端,他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固执己见的性子为后续变法的波折埋下伏笔。
王安石能在官场得势,核心源于宋神宗的青睐。年轻气盛的宋神宗,渴望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建立不世功业。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改革蓝图深深吸引了他。两人一拍即合,王安石被迅速提拔为宰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
为推行新法,他对异见者予以无情打压,司马光、欧阳修等元老重臣或被贬黜、或主动外放,而吕惠卿等投机钻营之辈却因支持变法被重用。朝堂之上,王安石清除异己、独揽大权,成了不近人情的“改革狂人”。
这场变法,更是彻底改写了苏东坡的一生。他的颠沛流离、半生漂泊,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连。在我看来,王安石变法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失败,更是一场深刻的人性悲剧。它将本就弊病丛生的北宋官僚体系,推向了更腐败、更残酷的境地。当理想与权力强行捆绑,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景,反而催生出猜忌、告密、倾轧等人性之恶,让整个朝堂陷入内耗的漩涡,令人唏嘘。
这也说明了,苏东坡随后被诬陷、贬谪至杭州,就不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这个黑暗时代下一个正直之士的必然命运。不过,这也为他接下来在地方上体恤民情、创作大量伟大诗词的“黄州岁月”等一系列人生经历,奠定了坚实的叙事和情感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