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到访生态城一中,学校藏于生态谷与社区之间,乍看非常小,内部却如蜂房般精巧,上千名学生穿梭期间,安静而有序。听课后感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没有辜负“一中”的校名。
第一节听邓晓晨老师讲《老王》,邓老师尝试了群文阅读, 以《阿长与<山海经>》为引,带领学生解读老王的苦与善,升华为“用大爱做小事”的主题,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写作中。
我肯定了邓老师的尝试,毕竟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但是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讲,“在认识上,我们应该去努力主动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去理解、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在行动上稍安勿躁,尤其是不要冒进。”对于经典的文本,我们还是要立足于穿透这一篇。
第二节听薛欢老师讲《壶口瀑布》,薛老师设计了一个情境任务:央视最新一期的《跟着书本去旅行》计划走进壶口瀑布,通过镜头展现壶口瀑布独特的景象,导演组想要邀请咱们班同学加入书本旅行团,一起为壶口瀑布设计研学指南。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们的主动性。
这节课以三个语文活动展开:1设计观赏攻略2在文字中品味黄河之美3探寻流淌在黄河里的民族魂。这些语文活动,让学生走进了文本,在反复朗读、品读、赏析,不但领悟了文字之美,更受到了熏陶感染。
虽是八年级的孩子,却依然活泼主动,而且素质极佳。这充分地说明,薛老师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整节课环环相扣,却又缓缓推进,每一步都落到实处,常让我忘了记录时间。薛老师布置完撰写“推介词”的作业后,让学生将学案对折,恰好形成一个研学手册。这个收尾回扣任务,实在令人赞叹。我想即使若干年后,学生们也一定忘不了这节课,忘不了这篇文章。
课后,语文组长梁老师介绍了薛老师的成长经历,参加工作不满两年,但是从亮相课、转正课到今天的展示课,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听后不由感叹,真是后生可畏啊。生态城一中,果然不一般!
开学以来,已经走访了8所学校,听了十几节课,老师们都很年轻,有热情有干劲有进步空间。我也期待青年教师能够变任务为机会,深耕课堂打磨出特色,迅速成长起来。毕竟,课堂就是一个教师的名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