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曾经看过这本书,但当时因为一些原因,最后没有看到结局。
时隔多年,重新翻看它,再次走进阿富汗,了解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故事太过惨烈,不论是哈桑还是索拉博,上帝没有特别优待他们。而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被种族宗教和战争所摧毁的普通人之一……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何以为家》,在那样贫穷绝望的世界,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有些人宝马香车,有些人忍饥挨饿。
我们希望人生而平等,能接受社会同等的对待,无论是权利还是义务。然而事实上,世界处处不平等。
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是兄弟,但两人身份一个是少爷,一个是仆人,永远存在着鸿沟。而正是这道鸿沟,慢慢撕开了十几年的陪伴之情。
可悲的是,这种严苛的等级制度,至今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
有些是明晃晃的,不怕展露在世人面前的。更多的,却是躲躲藏藏不为人知的……
小说可以有圆满的结局,但现实却总是令人失望。
在阿富汗,又有多少个像索拉博那样的孤儿?被祖国的其他种族歧视,被战争压迫,没有获得教育的机会,即便努力工作,也不能确保明天是否有干净的水和面包。
甚至不确定明天是否活着。
而他们将一辈辈这样挣扎着,仿佛永远不会有尽头。
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阿富汗没有童年。
我想没有人看到这句话能忍住不落泪。
衷心希望和平之风吹至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