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鸟语
六大类英语学习技巧

六大类英语学习技巧

作者: 10b01a76bd81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5:21 被阅读517次

口语Tip1:失爆

失爆,是失去爆破的意思,指的是当一句话中的某一个单词以爆破音(/p/,/b/,/t/,/d/,/k/和/g/)结尾时,单词尾部的爆破音不发音的现象。

举个例子:loud sound.两个单词都是以d的爆破音结束的。如果不使用失爆的发音技巧的话,我们要等loud末尾爆破音说完之后,才能继续说sound。但是这样明显大大的降低了口语交流的效率。所以英语母语者喜欢省略爆破音,loud sound经过失爆的处理,就变成了/laʊ/ /saʊnd/,loud 失去了爆破音,而因为sound后面没有别的单词了,所以sound不需要做失爆处理。

口语Tip2:弱读

很多小伙伴有这样的体会,明明自己每个单词的发音都很标准,甚至跟身边的中国朋友用英语交流时也基本零障碍了,可是看英美剧集大片或是跟老外直接对话的时候,还是会不知所云!原因之一是我们在学单词的时候,读得太过“标准”,忽略了英语单词的弱读式发音。

英语句子里的单词分为内容词(content word)和功能词 (function word),功能词通常为虚词,在句子中通常只承担语法功能,一般不需要重读。

范例:The glass is on the table.功能词为 the*2. is. on.

弱读后:th'glass'z'n'th'table

口语Tip3:连读

连读是指连续读两个相邻单词的时候,将上一个单词的结尾和下一个单词开头拼起来发音的现象。通常,连读会出现在上一个单词以辅音结尾,而下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始的词串中。比如that’s it,会读成/’ðætsit/。不过有时候,连读也可以出现在上一个单词结尾和下一个单词开头都是辅音的情况,比如thank you听起来通常是/ ’θæŋkju:/。

口语Tip4:连读的错误示范

黄晓明著名的“闹太套”(not at all),就是一个连读过于极端的例子。为了避免黄晓明式过于浮夸的读法,我们除了改善单词的发音之外,还要在连读的时候要注意不改变单词串里原有的重音。比如,读not at all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词组的重音放在not上面,而不是像黄晓明一样重组这个词组的读音并重读每一个“新单词”。

口语Tip5:连读的“潜规则”。

连读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潜规则”。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连读一下一首近年来较为火爆的英文歌的歌名,Let Her Go。在这个词组里,let her听起来会像/’letər/。这是因为,当连读的后一个单词以/h/这个辅音开头的时候,一般会省去/h/,并将前面单词的结尾直接与后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元音相连。

口语Tip6:语调

英文中有五种基本语调,它们分别是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以及平调。一般来说,句子的类型决定了朗读时的语调,比如陈述句用平调,问句和感叹句用升调等。

除此之外,因为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还有语调意义,所以语调的不同可能导致同一个句子意义的不同。大家平时学习时应该多多留意并积累不同语调给同一句子带来的不同意思。

口语Tip7:有效语料

口语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勤练。英语学习者只要肯放下心理包袱,开口操练,口语能力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

此外,有效的语料也能对口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在练习时应该把握自己学习的侧重点。如果只是单纯地想掌握日常对话,建议多看英美影视作品,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剧集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想应对口语考试,则建议大家多多浏览BBC、CNN等新闻频道,积累专业词汇,锻炼讲话时的逻辑。

口语Tip8:纠正发音

纠正发音需要两点关键步骤:一是学习发音时的正确口型和舌头放置口腔的位置,这是所有正确发音的基础;二是通过模仿,跟读和纠错的方法不断练习,循环往复直至口腔形成肌肉记忆。比如每天跟读流利阅读的原文朗读就是一个练习方法。

口语Tip9:纠音遭遇瓶颈怎么办?

纠正发音当然会有枯燥乏味的瓶颈期,这时可以多看英剧美剧,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跟读角色的对白,甚至像戏精一样模仿人物的语气和动作(比如Lala老师喜欢模仿美国同龄女生的发音)。还有很多同学可能会忽略的一点,就是自己有时很难察觉出差别,所以发音的纠正最好有反馈,可以找学习小伙伴相互纠正,还可以试试英语流利说的地道发音课,既能全方位教你系统的正确发音位置,又有AI老师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揪出你不易察觉的错误。 

口语Tip10:语块积累

有些同学在想要表达比较长的观点时,会觉得很难把话语组织起来,这是因为大家学英语时常常只是背零散的单词,而忽略了语块的积累。语块可以是短语,固定搭配,句型,谚语等等形式,这些地道表达积累得越多,越容易在语言输出时做到信手拈来。比如,你学了一个单词,obsess,“着迷”,但你却不知道怎么去使用,而如果你积累的是短语be obsessed by/with sth/sb,你就能轻易表达“我对他着迷”。所以大家在学习流利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积累老师们总结出来的常用表达和短语哦。

听力Tip11:如何高效地抓住新闻文章主旨?

拿到一篇新闻英语听力,抓住它的主旨异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是否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意思。而听力主旨题也是大学四六级和雅思托福听力中经常碰到的题目。

一般情况下,听主旨一般要抓住两点:一是目的主旨,即新闻主角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会在动词不定式或“for”之类表原因的词后出现;二是内容主旨,即每一段的主旨大意,新闻内容的主旨一般会体现在题目或是第一段中(因为大多数新闻都是采取“倒金字塔”结构的写作方式,新闻事件概括会在新闻开头)。

听力Tip13:如何充分利用流利阅读的原文音频练习听力

第一遍,不看原文,听原文朗读,记下没有听懂的词,听完复述并概括听到的内容;

第二遍,不看原文,边听边尝试逐字逐句模仿,并猜测词汇的音标以及单词释义;

第三遍,看原文,查明生词释义,理解文章大意,并且边听边模仿,逐句模仿语音语调以及单词发音;

第四遍,一直播放音频,边听边加紧速度跟读,培养语音语调;

第五遍,一直播放音频,边听边跟读,并尝试背诵文章。

听力Tip14:如何使用其他材料练习精听

1).先从头到尾听一遍材料,了解大意;

2).再听一遍,着重记录生词;

3).再听一遍,并对照听力原文疏通原文大意;

4).最后听一遍,听完后用英文复述材料,可以一小段一小段地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一字一句和原文保持一致,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并尽可能使用刚才学到的单词,短语,句式等表达。

精听时尽量选择政治经济类的新闻材料,比如CNN Student News, BBC, The Economist等等,所有的听力材料必须带有完整的听力文本。

听力Tip15:如何使用其他材料练习泛听

泛听材料的选取范围比精听的要广泛,理论上只要选取适合自身水平的材料就行,能够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则最好。泛听时不需要有太大压力,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听力材料中重现已经熟悉知识点并加以巩固,培养耳朵对英文的敏感度,温故而知新。目前市面上的泛听材料非常多,这里推荐两种,一种是有声书,另一种是Podcast。

听力Tip16:有声书的选择

有声书是指以音频格式记录的书籍作品等。很多英文经典名著和畅销书都推出了相应的有声书版本,比如The Kite Runner(《追风筝的人》),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The Great Gatsby(《伟大的盖茨比》)等等。经济学人每期的word-for-word 音频也属于有声书的一种。不同于单调的机器朗读,英文有声书的朗读者大都是专业的播音员或者演员出身,声线优美,朗读时的表现力很强,很多作品在朗读者的演绎下增色不少。

下面这一段我觉得措辞和内容本身都不太适合做成tips,所以没有收录:

泛听训练并不需要像精听那样专门抽出大段的时间来,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进行,手机里放上一些听力材料,把发呆思考人生的时间用来磨耳朵听点什么东西也是挺不错的选择。我把手机里的播放器软件设置为定时退出,调节好音量,每晚睡觉前就戴着耳机听东西,等到播放器退出的时候差不多也睡着了,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看。整个精听和泛听的过程到这里就差不多介绍完了,实际练习的过程中是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抽出一段固定的时间(半小时以上)来做精听训练,对精听过程中积累的单词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听力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做好规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选好了材料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东一篇西一篇,今天听CNN明天听《老友记》,貌似听了很多,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听力Tip17:当母语讲话者语速太快,我该怎么听?

当英语讲话者语速过快时,除了多加练习听力,其实还有一个技巧,叫做do what native speakers do,做老外们会做的事情,那就是不需要细听每一个词,而是听重读的词。重音是我们能不能理解英语会话的关键部分,而在句子中会被重读的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表达意义的实词,还有一些特殊的部分。它们是名字(包括人名地名等),数字,和否定的部分。举个例子,Lala does not want that 100 dollars. 这句话里面,Lala 的名字,否定词 not 和数字 100 都是重音。那重音就是读得更大声吗?未必,发音拉长,或者音调更高,都是 stress 的表现形式。这个重音现象在英语母语者的讲话中还是较为普遍的,大家在享受英美剧的剧情时,可以常做练习,反复听,反复提取重音,捕捉整句话的意思。

听力Tip18:当听力中句子太长时,我该怎么听?

而当听到一个大长句的时候,我们应该马上集中注意力,去捕捉关键词,并在脑海里构建句子和段落结构。这一点是很高阶的英语学习目标,是我们所有学英语的人应该努力的方向。思维是语言学习的地基。而掌握英语思维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解构这门语言。

比如这句话,出现在流利阅读的早期课程中:In a country where top universities demand average test scores above 98 percent and where cheating on final high school exams is organized by a "mafia" that includes teachers and school officials, the Delhi government's initiative marks a shift of emphasis from student performance to well-being.这样的长句你可能听到一半就想放弃了,因为主谓宾不在开头,且地点状语部分套了两个定语从句。但是如果你能准确定位关键词,并且根据它们构建整个句子的结构,长难句听力就不是问题。老师的构建方法是这样的:听到开头,In a country,便知道这是一个背景介绍,句子主干部分在后面。而两个关系代词 where 可以帮助我补全这个背景。那么在这两个定语从句中,我们需要捕捉的有且不限于 top universities, test scores 98 percent 和 cheating, organize, mafia,这些词基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意。而定语从句之后,应该会有一个停顿,这时候我们可以做好准备,主句来了。这里需要听到的关键词是 initiative, a shift of emphasis, performance, well-being。这些词能帮助我们搭建句子的结构:这个 initiative 做了什么--是什么的标志--从哪里转变到哪里。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 ,在印度,顶尖大学要求学生平均成绩高于98%,组织高中最终考试作弊的团伙中包括了教师与学校官员。而德里政府的新方案标志着从学生成绩到身心健康的重心转移。

听长句时,随着信息和从句的叠加,要学会在脑中为这个句子建立一个可以灵活改变的结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中文行文方式跟英文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听长句的时候,如果只会被原文的语序带着走,而不是自己积极去理解句式结构的话,我们的听力水平将很难突破瓶颈。学语言其实就是为了学思维,否则语言的掌握程度永远都会受限。只有储备更多的语言知识,学会转换思维,构建全局观,才能真正做到“用英语思考”。

听力Tip19:上了考场,如何尽可能地记下听力语音中的信息?

在应对考试中的听力时,推荐做一些听写笔记,但不需要听写原句。因为考试的听力不会为你暂停,并且英语语序在很多情况下与中文语序大有不同,所以推荐在考场上随听随记:将句子中涉及的人物、他们的行动、行动对象等句子中的要素,每一项用一个词、更短的同/近义词、甚至一个标志性音节记在一张草稿纸上;还可以辅以一些符号,例如用箭头来表示方向或者因果关系、用勾√和叉×来表示是否或者对错、圈出一部分已经做好的标记或者给它们打上下划线来标出句子成分、断句位置或者强调句义重点;为了速记一个词,甚至可以在草稿笔记中使用中文,只要你觉得写下来更快就可以。

举一个例子:在之前关于苹果市值突破万亿这一则新闻的原文音频中,当你听到

“Apple’s stock has risen over 30 percent in the past year, fueled by optimism about the iPhone X, launched a decade after the original.”

这句长句时,如果使用应考时的随听随记,你的草稿纸上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记录:

Apple↑ >30% in past yr ← : ) about iPX, 10yrs aft original

其中Apple自然指的是苹果公司,↑就表示stock has risen;>30%就表示over 30 percent;in past yr就是指在过去一年内,in the past year;fueled by表现的因果关系就被 ← 代表,这里也是因为英语预序中将原因放在了后半句所以使用的是向左的箭头;画一个笑脸 : ) 既方便又能代表optimism;iPhone X则被简写成iPX,并随后记录了它出现于10yrs aft original,也就是文中的launched a decade after the original;前后各半句话通过下划线来区分开。这样记录之后,稍后为了答题而回看它时,你也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基本要领,甚至因为刚听过不久而还留有短时记忆,你有可能在笔记和符号的提示下直接在脑海中回想起原文。

当然,上面的缩写速记只是一个例子,每个人可以形成各自不同的习惯,单词的缩写简写方式、使用的符号可能各有不同,不需要学习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目的和作用都是一样的,就是在考场上实现随听随记,辅助你随后进行回忆。

翻译Tip20:翻译技巧之词性转换

英译中的时候,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并完全保持原文的词性有时会限制意思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这种现象是英语词类和语法的特性共同造成的。因此,在翻译中恰当地转换词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时候,英文名词用中文动词表达起来更为顺畅。举个例子,Mastery of biking is easy 这句话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的词性翻译,就会变成“自行车骑行的掌握很简单”,显得有些生硬。而把mastery这个名词翻译成动词,这句话的中文翻译就会变成“掌握自行车骑行很简单”。后一种译法明显比前一种通顺了一些。

其他的词性转换在翻译中也很常见——英文副词就经常被翻译成中文形容词。比如,I must make full use of Liulishuo products中的full就最好转换成副词“充分地”。这样一来,译文就变成了“我必须充分地利用流利说的产品”。如果不把形容词full译成副词“完全地”,句子会很不通顺。

除了上述的两种词性转换外,介词译成动词,形容词译成名词也是十分常见的。大家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多加体会,找到最流畅的译法。

 

翻译Tip21:翻译技巧之插入法

在翻译一些包含内容较多的句子时,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把长句的内容拆分开来写,比如把长难句成分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插入译句中,以保证句子读起来通顺。

比如在这个句子中:

If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recovery of Hong Kong would bring about, as Madam put it, "disastrous effects," we will face that disaster squarely and make a new policy decision.

如果直接按照英文语句的顺序翻译,那么读起来会很拗口,所以我们将文中夫人的话变成一个插入语放在其中:

如果香港的回归像夫人说的,‘会带来一个灾难性的影响’,我们会勇敢的面对这个灾难并且出台一项新政策。

翻译Tip22:翻译技巧之重组法

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使译文流畅和更符合汉语叙事的习惯,在弄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和意思之后,可以适当对原文的句子顺序进行重新组合。

比如在这个例句中,将时间状语提前到句子最前,地点的介绍放在最后,更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

Such was the scene that greeted Zoe Tang at the Canidrome, a greyhound-racing stadium in Macau, an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on the morning of July 21st.

这就是佐伊唐在7月 21 日来到澳门逸园赛狗场时,映入她眼帘的一幕。逸园赛狗场是澳门一片格力犬竞赛场地,澳门则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翻译Tip23:翻译技巧之归化和异化的关系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来的。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绝对的异化都是不存在的。从历史上看,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混为一谈。

翻译Tip24:翻译技巧之归化和异化的定义

归化: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下面试举一例:

原文: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uarant ,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 she walks out of mine.(卡萨布兰卡)

异化版本:在我开车回到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随后,我来到一家汽车旅馆,端着一杯廉价红酒出神,觉着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归化版本:在我开车回到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随后,我来到一家汽车旅馆,端着一杯廉价红酒出神,弱水三千,终究我已不是她那瓢中的一壶水了。

翻译Tip25:翻译技巧之增译法和省译法

增译法:

所谓增译,是指有些词在原文中被省略,但按照译入语的语法或者表达习惯来看又不能被省略,这时,就需要译者将省略的词补充在译文中。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句子在原文表达习惯上是清楚的,但译成译入语时,意思不完全清楚或者上下语义不连贯,这也需要做一些补充说明。

例: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译文: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增译名词“实际情况”)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译文: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增译连词“while”)

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译入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We live and learn.

译文:活到老,学到老。(省去主语“we”)

I wash my face in the morning.

译文:我早上洗脸。(省去代词“my”)

专业技巧Tips26:怎样能练好听力,提高听力水平?

首先,要有一定词汇量的积累,并且能够读准确每个单词的音。如果没有三四干常用词汇的积累,那么要想练好听力还是蛮难的一件事情。我们把四级左右常见的单词的音都发准了,也要听懂。这个可以通过朗读和听录音来实现。也就是说,每天很有必要朗读一定的单词。简单的单词听懂之后,

可以学习难度大一点,尽量把词汇量拓展到六七干。

其次,要选好的听力材料。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听慢速的听力材料,但是,不宜听太久了。习惯了慢速的英语材料,到后面很难跟上常速的。听慢速的意义是让你熟悉一些常见词汇的音。慢速的练习三四个月之后,就要转换到正常语速的来。大学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雅思,托福的听力也是很不错的听力材料。要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材料,不要盲目地听不符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因为跨度大,什么都听不懂,会十分打击你的自信心,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才容易达至到目标。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坚持每天要精听一些材料。所谓精听,就是要把一段材料反复地听,直到自己可以消化吸收。(每天流利阅读课程的原文朗读音频由美国专业播音员朗读,音频较多,同学们可以考虑作为精听材料)

专业技巧Tips27:怎样可以提高翻译能力?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大实话。要说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也不太现实,毕竟成功应该与付出的努力挂钩。所以提高翻译能力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的练习。提供几个方法助同学们提高翻译能力。

第一、准备清单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走路、坐车的时候,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便想几个中文词汇,琢磨琢磨怎么把它们翻成英文。把它们记在本子上,就像中小学时抄成语一样,日积月累,必有收获。通过这种方式每天学两个“新词”,久而久之它就会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同时在这个过程里,你会渐渐学会如何应用句子、短语,获得令自己也震惊不已的巨大进步。务必定期回顾你的笔记本,这样你会越记越牢,输出得也会越来越好,自信心会越来越足,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翻译现场”练习表达

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视译。有针对性的材料可以使得练习变得很有效率。在拿到材料以后应该调整好状态,想象自己就在翻译的现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看到材料中的中文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有哪些词或句说得不通顺或者结构不好,就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之后可以向他人请教或者自己进行查找。通过反复的训练,在表达方面便有可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第三、练习翻译思维

在英译中时,听力是基础,首先作为译员,自己必须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这个前提,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用精练的句子传达出来,这对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单单只是听懂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口译员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所以译员的表达应该是工整的,让受众能够非常顺畅地理解对方的意思甚至是精髓。中文的功底在这时就显得至关重要。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因此,两种语言不应该有所偏颇。

专业技巧Tips28: 怎样能更好的说出流利口语?

我们学习口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英语口语中的几个要素的重要次序应为 : 流利 - 准确 - 恰当,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练习口语。

第一、检查自己的口音

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口音。如果你想要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点、拥有听起来比较接近native的口音,你就应该研究native们在讲英语时是如何移动口部的。尝试着模仿他们的动作。请记住口音并不是固定的,如果你不坚持练习,之前的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不妨每次练习时都把声音录下来,一次主攻特定音节、特定单词的发音校正。

第二、放心大胆地慢点说

你讲中文的速度一定比讲英文快得多,因为你既不需要主要词汇也不需要主要语法。所以讲英文的时候,你大可放心大胆地“慢点说”,根本没必要赶,这样你会更容易多讲东西。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听你说话的人就会比较容易知道你究竟在说什么。随着水平的增长,你说英语的速度会自然而然地快上去。用英文发言,你在用英文表达时越觉得舒适,你就能说得越快。

第三、边听边互动,听有声书

听,是每个人学习语言的方法,所以要坚持时刻聆听。听收音机和有声书,确保你整个人完全浸入英文环境。这会让你更轻松地用英文思考、表达、交流。

专业技巧Tips29: 怎么识别句子的重心?

在简单句中,汉语的句子重心在后,而英语句子重心也是在后。一般情况下,信息分布的自然顺序是从一般到特定,从泛指到特指,从已知到新知。所以,简单句的句子重心一般都是句尾重心。来看一些栗子:

例1

He arrived in Washington at a right time internationally.

原句中,“at a right time ”是句子重心,应译为:他抵达华盛顿,就国际形势来说,正合时宜。

例2

我昨天刚从北京回来。

原句中,“从北京回来”是句子重心,应译为:I came back yesterday from Beijing.

在含有表示条件、假设、原因、让步或分析推理的复合句中,语义重心均落在结果、结论或事实上。但汉语、英语语句语义重心的位置却不同。汉语一般采用后重心位,而英语一般采用前重心位。例如:

例3

当今一些经济大案,立案查处,成绩卓然,群众拍手称快。

原句的句子重心是“群众拍手称快”,按英语前重心位原则,我们可把此句译为:

Nowadays,the public are clapping their hands in applause for the great achievements we have made in placing cases on file for investigation and prosecution concerning some serious economic cases.

例4

生活中既有悲剧,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

原句中“文学作品就可以写悲剧”是结果,也是句子重心。按照英语前重心原则,可以译为: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

专业技巧Tips30: 高效听英语新闻的十个方法

1.尽量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

2.掌握各类新闻英语的有限单词

3.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想它,继续听下去

4.不要太在乎特殊难懂的人名及地名

5.以正确的播报速度来学习

6.尽快锁定大略的新闻内容

7.经常听,经常练习

8.虽然要“听”新闻,正确的“说”也很重要

9.了解学习新闻英语的过程及进步的速度

10.对自己有信息

专业技巧Tips31:拆句法和合并法

  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汉语强调意合,结构较松散,因此简单句较多;英语强调形合,结构较严密,因此长句较多。所以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这样就可以基本保留英语语序,顺译全句,顺应现代汉语长短句相替、单复句相间的句法修辞原则。如:

  ①、Increased cooperation with China is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同中国加强合作,符合美国的利益。(在主谓连接处拆译)

  ②、I wish to thank you for the incomparable hospitalityfor which the Chinese people are justly famous throughout the world.

    我要感谢你们无与伦比的盛情款待。中国人民正是以这种热情好客而闻明世界的。(在定语从句前拆译)

  ③、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the countries of the commonwealth, who see Britain’s membership of the Community a guarantee that the policies of the community will take their interests into account.

    英联邦各国尤其如此,它们认为英国加入欧共体,将能保证欧共体的政策照顾到它们的利益。(在定语从句前拆译)

  ④、中国是个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从事农业,但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余为山脉、森林、城镇和其他用地。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with four-fifths of the population engaged in agriculture, but only one tenth of the land is farmland, the rest being mountains, forests and places for urban and other uses.(合译)

专业技巧Tips 32:正译法和反译法

  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如:

  ①、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one can buy a gun.(正译)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反译)

  ②、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信息。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正译)

    This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反译)

倒置法

  在汉语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往往位于被修饰语之前;在英语中,许多修饰语常常位于被修饰语之后,因此翻译时往往要把原文的语序颠倒过来。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按意群或进行全部倒置,原则是使汉语译句安排符合现代汉语论理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有时倒置法也用于汉译英。如:

  ①、At this moment, through the wonder of telecommunications, more people are seeing and hearing what we say than on any other occasions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world.

    此时此刻,通过现代通信手段的奇迹,看到和听到我们讲话的人比整个世界历史上任何其他这样的场合都要多。(部分倒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全部倒置)

专业技巧Tips33:翻译基本步骤:

1.通读全段,确定时态和基本句型(拆分,从句,同位语,非谓语)

2.分析汉语句子主干,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及其他成分

3.确定单词和短语的翻译

4.表达句子,字迹工整,划线涂改

5.校对翻译内容,除关注是否漏译外,尤其注意:

可数名词复数,谓语第三人称单数

简单词拼写错误

是否用逗号连接两个句子

在没有并列关系的句子中是否有且只有一个谓语(两个动词之间有没有不定式符号to)

“有”的意思是否表达准确(have,there be,with)

主谓是否搭配(主语是否能够发出谓语的动作,需不需要改成被动语态)

单词词性

专业技巧Tips34:如何通过Shadowing练习听说

第一步:盲听一遍材料,粗略估计一下自己听懂了多少记录下百分比,用中文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这一步主要是扫除关键性的词汇障碍,理解材料的大致结构和逻辑。确保自己对材料的内容有谱,没跑偏。如果这一步就进行得很磕绊,那么建议降低材料的难度。

第二步:带字幕/原文听一遍材料,进一步熟悉材料,查漏补缺。

第三步:不看材料。直接跟着材料说。材料说什么你就跟着说什么,尽量模仿材料的语气音调和断句。如果跟不上不要紧,继续跟下去,不要停,没听清楚的也不用回放。如果进行到这一步觉得太难了,嘴巴倒不利索,可以设置材料语速0.75倍速或0.5倍速,再进行练习。这一过程可以反复几遍,让自己能够不费力地复述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

第四步:用英语总结一遍材料内容。总观点,子观点,例证。这一步对以后谈判,写作,甚至做读书笔记,都大有益处。

适合shadowing的材料有TED talk

风俗习惯Tips 35:roll out the red carpet铺上红地毯

源于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惯例,当迎接他国国家元首的来访时,总要在地上铺上红地毯,以示敬意。而今在一些较重要的场合也铺红地毯,对到场的贵宾表示欢迎。因此,roll out the red carpet就逐渐转义为“隆重接待”、“热烈欢迎”。

[例句]Margaret's family rolled out the red carpet for her teacher when she came to dinner. 玛格丽特全家热烈欢迎她的老师到家里赴宴。

风俗习惯Tips 36:skeleton at the feast宴席上的骷髅

源自古埃及人的习俗。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及古罗马作家普卢塔克(Plutarch)的作品所述,古埃及人在举行重大宴会时,常在宴席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放一具骷髅,用以提醒在座的宾客居安思危,不要忘记死亡和苦难。后来,skeleton at the feast 被戏谑地用来喻指“使人扫兴的人或物”。

[例句]Whenever I invited my friends to our house, my mother used to tell the mall about her most recent illness—she seemed to get real pleasure out of being the skeleton at feast . 每逢我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母亲总要向他们唠叨她最近生的病——她好像是扫他人之兴能真正得到快乐似的。

风俗习惯Tips 37:be left in the basket被置于篮子之中

源自英国旧时习俗。旧时英国一些育婴堂门边放置几只篮子或筐子,以便接收弃婴,免得他们因无人照看而夭折。这些弃婴多为私生子或穷苦人家的孩子。由此产生be left in the basket一语,用来喻指“被遗弃(忽视、搁置)”或“落选”。

[例句] All other plans are left in the basket. 所有其他方案都被搁置在一旁。

风俗习惯Tips 38:bury / dig up the hatchet埋入 / 挖出战斧

源自北美印第安人风俗习惯。在印第安人部落中,斧子不仅是生产工具,也是战斗武器。印第安人常在斧子上刻上条纹以记录自己杀敌的数目。因此,当敌对双方讲和时,双方都要将战斧埋入地下,代表摒弃仇恨、敌对和殴杀,以示和解。而当他们重新开战时,又会举行仪式,将战斧挖出。后来,人们就将bury up the hatchet比喻为“休战;重归于好”,而dig up the hatchet 则喻指“宣战”。

[例句] The two men had been enemies a long time, but after the flood they buried the hatchet. 这两人相敌甚久,但一场洪水使他们重归于好。

Nowadays, any power in the world doesn't dare to dig up the hatchet easily.现在,任何大国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风俗习惯Tips 39:come hat in hand持帽而来

源自英国民俗。根据当时英国的民间习俗,当一个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生时,就可以手持帽子,低声下气地向别人乞讨,以获取他人的同情,这是一种非常丢脸的行为,所以一般人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是不会这样做的。所以,come hat in hand常用来比喻“走投无路”、“穷困潦倒”、“有求于人”。

[例句] Retired workers need not come hat in hand to ask for supplementary allowance. 退休工人就不必卑躬屈膝地请求追加补助费了。

风俗习惯Tips 40:free lunch免费午餐

源自19世纪中叶美国、加拿大等地。免费午餐其实是酒吧和沙龙老板招徕顾客的花招和促销手段。在提供“免费午餐”的酒吧里,要么收费高,要么供应的饭菜不足。因此,free lunch 常喻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优惠”。

[例句] Even though voters want tax reductions, they were skeptical of as cheme that sounded so much like a free lunch. 尽管选民希望减税,但是他们对于一项听起来像是“免费午餐”的计划持怀疑态度。

风俗习惯Tips 41:go to one's account去清帐

源自西方宗教习俗。按照西方的迷信说法,人死之后,其灵魂都要到上帝那儿去交待自己在人间的所作所为。因此,go to one's account即指“去见阎王”、“一命呜呼”。

[例句] The old man went to his account last night. 这个老人昨晚去世了。

风俗习惯Tips 42:have a green bonnet戴绿帽子

源自法国习俗。在17世纪时的法国,破产的人必须戴上一顶绿帽子,以表明自己的经济现状,提醒别人在与他进行财务往来时务必小心谨慎。后来,人们就用 have a green bonnet 喻指“生意失败;破产”。

[例句] Mr. Brown had a green bonnet because his company couldn't sell its products. 由于布朗先生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他破产了。

风俗习惯Tips 43:knock off work敲落工作

源于中世纪欧洲航海传统。中世纪时,在欧洲许多国家流行一种用长桨划行的单层甲板平底帆船,它依靠众多奴隶或犯人一起划桨前进,后传入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地。为使划桨的人保持步调一致,船长会安排一人手执木块有节奏地敲击。到了该休息或换班的时候,那人就在木块上敲出一种特殊的声响,以表示划桨的人可以“停止工作”了。后来,人们就用knock off work来喻指“停止工作”。

[例句] The King's health compels him to knock off work. 国王的健康状况迫使他不得不停止工作。

风俗习惯Tips 44:wear the pants穿裤子

源自男权社会的习俗。从前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女性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由于男子一般穿裤子,而女子穿裙子,所以“穿裤子”遂成为统治和支配的象征。后来,wear the pants 专用以喻指“女人当家”。又作 wear the trousers。

[例句]Mr. Jones is henpecked by his wife. She wears the pants in that family.琼斯先生怕老婆,他太太当家。

风俗习惯Tips45: trail one's coat拖着外衣

源自爱尔兰人旧时的一种习俗。如果某人将外衣拖在地上往前走,这就是在向别人挑战,谁要敢踩,谁就接受了此人的挑战。所以,trail one's coat可用来表示“寻衅”、“惹是生非”。

[例句]That young man is very quarrelsome, he is always trailing his coat. 那个年轻人很爱吵架,他总是滋事生非。

地道问候Tips 46: Whats up? How are you doing?

这些都是常用的寒暄语,意思也大致相同,都是随口问对方“近来如何”。至于如何地道回答,如果你没什么事,也只是想简单应付下就可以回答Nothing much或者Not a lot。而如果你感觉还不错的话,可以说:

Pretty good.

So far so good.

I've been better.

It couldn't be better.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就是对方也回答了一句"What's up?"。在这种情况下,"What's up"几乎相当于"Hello".

地道问候Tips 47: How are you?

What’s up与How are you的主要区别在于What’s up?和How are you doing?一般是美国人习惯用,而How are you?一般是英国人比较习惯用。回答方式则与What’s up不尽相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只回答Fine的时候,外国朋友可能会理解为你不太想继续这场对话。这时不妨试一试Not bad,虽然同样仅仅是应付式的寒暄,不过相比较于Fine,Not bad显得更加友好。“What’s up?” 也常被用来问人家有什么事?例如有人登门拜访, 你就会说 “What’s up?” 到底有何贵干啊? 总之 “What’s up?” 在美国应用的很广,各位一定要熟记才是。我有一个从南非来的朋友 David,他对于我的笔记本提供了很多的帮忙和建议。他说在南非的打招呼方式是 “How zit?” 这是从 “How’s it?” 衍生变化而来。所以同样是讲英文的国家,打招呼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地道问候Tips 47: How's it going?

How’s it going可以直接理解成How are you,所以回应方法也与How are you大同小异。不过,有一种回应方法是只适用于How’s it going而不适用于How are you的:

It’s going well.

地道问候Tips 48: 用于特定场合的常见对话表达

(1)在宾馆/图书馆/售票处/电话客服..办事结束后,经常会听到:

"You're all set."  事情都办完了(按时你可以走了)。

ps:如果不知道是不是都弄好了,可以问一下对方"Am I all set?"

(2)用公共饮水机/洗手池时,如果有人正好在用,你可以说:

"Take your time"   不着急,慢慢来。

对方用完了,ta可能会对你说:

"All yours"请便。

地道问候Tips 49: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人是不能独自一个人活的,需要别人帮忙的地方总是很多,所以我就会常讲“Could you do me a favor?” 或是 “Could you give me a hand?” 这算是比较正式而礼貌的讲法。有时候要请别人帮忙还不太好意思说,我就会说 Could you do me a little favor? 能不能帮我一个小忙? 其实也许是帮大忙但也要先讲成小忙,先让对方点头才是。(注意一下这里用 could you 会比 can you 来的客气一点.)另外 “Can you help me?” 也很常见,通常比如说我们去买东西,可是店员自己在聊天,我就会说 “Can you help me?” (其实正常来说,应该是他们主动会问 “Can I help you?” 或是 “May I help you?” 才对,但有时实在等不急了,就直接先问了 “Can you help me?”

地道问候Tips 50:  What are you studying?

通常老美一听我是学生,都会很自然地问,“What are you studying?” 其实这样的问法就是问你 “What’s your major?” 但他们比较喜欢说 “What are you studying?” 如果说你遇见一个人,你也不确定他是不是学生,我们通常会问 “What do you do for living?” 你是作什么工作的? 或是简单地问 “What do you do?” 一般不会说成 “What’s your job?”

地道问候Tips 51: Where are you going?

通常走在路上遇到好朋友,除了打招呼之外,我都还会问“Where are you going?” 虽然刚来美国时我只听得懂自己的问题, 却听不懂对方的回答,但是我还是喜欢问,原因无它,听久了自然就会了。另外老美也很喜欢用 heading 这个字来代替 going。所以你也可以问 “Where are you heading?” 同样都是你上哪去的意思。

地道问候Tips 52:  What’s your favorite ice cream?

这句话通常是当我遇到陌生人时,又想不到其它话题的时候会最先想到的一句话。试想二个人如果有共同的兴趣和嗜好是不是就很容易成为好朋友呢?所以我就常问人家“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 Who’s your favorite movie star?” 总之 favorite 之后可以接任何你有兴趣的话题。

Favorite这个字很好用,如果这句话你不用 favorite 的话,就会变成 “What kind of ice cream do you like the most?” 听来是不是很冗长?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比如我要回答,我最喜欢香草冰淇淋,再来是巧克力要怎么说? 那就是 “Vanilla is my favorite flavor and chocolate is my second favorite.

 

地道问候Tips 53:  What color is your car? Whats the color of your car?

个人觉得What后面接一个名词这样的问句好用的很,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刚来美国的人似乎对这样的问法都不太熟悉。同样的句子我就曾说过 “What kind of color does your car have?” 听来是没错,但我跟你保证老美绝不会这样问的啦!他们就是 “What color is your car?” 有时候就干脆只说 “What color?” 就完事了。

让我们再来练习几句“What year is your car?” 问你的车是几年份的??”What area do you live?” 问你是住哪一区。 同样的 How 后接一个形容词也很常用,例如 “How big is your dog?” 你的狗有多大?

地道问候Tips 54:  What’s going on?

比如说你要用计算机,可是不知为什么无法开机,你就可以说“Hey, What’s going on?” 虽然这句就完全等于 “What happened?” 或是 “What’s up with that?” 但是老美还是比较比喜欢说 “What’s going on?” 。又比如人家问你说 “Why is our oven broken?” 你就可以推的一干二净地说. “I don’t know what’s going on.” (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地道问候Tips 55: How come?

 

How come的用法大部份就等于 why 但是它的用法没有像 why 那么广,它通常是用在你觉得奇怪,而问为什么的时候,比如说有人早上一大早要去 supermarket 你就会问他. “How come?” 另外,当别人问你一个问题,而你不想回答时可以说 “How come?” 相当于 “Why do you ask that?” 也就是说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虽然 how come 跟 why 的用法上差不多,但二者的问法不同。例如上句 “Why is our oven broken?” 换成 how come 的话,要说成 “How come our oven is broken?” 注意一下,这二句的 be 动词位置是不一样的。

地道问候Tips 56: You want to go to see a movie?

这样的句子看似不合文法,但却是老美天天在用的句子。他们有时候要说一个问句,就直接把肯定句的尾音提高就成了疑问句。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Do you want to go to see a movie?” 但可能是太冗长了点,所以老美才会直接说 “You want to go to see a movie?”另外,更口语的说法应该是 “You wanna go to see a movie?” 因为在口语中他们常会把 want to 省略成 wanna。或是把 going to 省略成 gonna。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讲成 “Are you gonna see a movie?”

地道问候Tips 57: Anybody needs a fork?

以前老师都教说英文中的问句只有W-H问句。其实还有很多种问句,例如这个 anybody 问句。例如有一次我们出去玩,一下车,有一个老美就问说有没有人要去上卫生间,我记得很清楚她是怎么说的 “Anybody has to pee?” 是不是简单易懂?也有很多的问句是用 Any 开头的,例如 “Any volunteer?” 有没有志愿的啊?或是 “Any luck today?” 今天运气好不好啊?

谚语俗语Tip 58: Every Jack has his Jill

释义和拓展:Everybody will find someone to have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ith at some point in his or her life.中文可以对应翻译为:人人皆有妻可娶(或人各有偶); 这是一个英语童谣和故事,很多人小时候都知道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歌谣,Jack和Jill暗指路易16国王和他的皇后玛丽,他们都是被断头的.但是后来,歌谣传来传去,不再有原来的意思,现在就是指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偶。

谚语俗语Tip 59: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

释义和拓展:Those who have a good appearance are not really learned.

中文可以对照翻译: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黄金。

这个谚语来自莎士比亚伟大的作品《威尼斯商人》。它向我们表明,那些有美丽的外表的人并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我们应该小心不要被那些表面华丽,但是没有实质的事物的骗了。

谚语俗语Tip 60:No Cross, No Crown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无苦岂有乐;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无苦即无乐

释义和拓展:No pain, no gain, no thorns, no throne; no gall, no glory; no cross, no crown.

中文对照翻译:没有苦难就没有胜利,没有荆刺就没有宝贵;没有苦痛就没有辉煌;没有十字架就没有王冠

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没有十字架就没有皇冠",那十字架代表的是什么?皇冠代表的又是什么呢?也许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过耶稣被钉十字架(Jesus was crucified on the cross)的典故, 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众人而甘愿承受这巨大的苦难,流血牺牲而担世人的罪孽,因此这里的Cross引申为"极大的苦难",而中古欧洲教权一度凌驾于王权之上,国王登基需要教皇许可并加冕,所以也就有了这样的说法,所以这里的皇冠则可以引申为"成功",因此我们常常会将这个谚语译为"无苦即无乐,不劳则不获",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则是另一种更生动的表达。

谚语俗语Tip 61:What you lose on the swings you get back in the roundabouts.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Explanation: a rough way of staring a law of average; if you had bad luck on one day you have good on another; if one venture results in loss try a fresh one - it may succeed.

Example:

Although defeated in the match, he accumulate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grand contest. It can be said that

what you lose on the swings you get back in the roundabouts. 

谚语俗语Tip 62:挂羊头,卖狗肉

有人照字直译为:“He advertises mutton, but sells dog’s flesh.”或“He hangs up a sheep’s head at the shopfront and sells dog meat.”

这两种译法,恐怕老外都难理解,尤其谈到“狗肉”,他们更会反感,因为狗是他们最爱的宠物,不过老外倒有相近的说法:

“He applied bait-and-switch factics in business.(他经商的策略是先引诱顾客来,再改变货物的品质。)”,“Bait-and-switch”当名词用,也可不用连字号“This store uses bait and switch policy.”或者简单的说:“Let the buyer be aware!(让消费者提高警觉)”或“Say one thing and do anothe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大类英语学习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p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