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天,高考成绩陆续放出,各地的高考状元也新鲜出炉。
其中来自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更是取得了英语数学双满分,总分730分的好成绩。
有网友评论:学霸大多出自财务自由,家庭稳定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而只有极少数的寒门,依靠过人的天分和早熟的自律,通过考试获得阶级跃升。
有媒体采访了全国68个高考状元,发现状元多集中在省会或次省会的名校,且普遍来自于家境殷实,家教良好的家庭。
有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已经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
他们深知,要培育优秀的孩子,自己必须先成为优秀的父母。

时刻监督,培养习惯
杨晨煜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时候,监督他养成习惯。当这些习惯定型之后,未来的路会很好走。”
“作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要和孩子处在平等的条件下,这样对孩子是最好的。”
先苦后甜的教育,父母在督促孩子的过程中,还要保持自律,这确实需要花费很多心血。
不过一旦孩子从小形成了习惯,长大以后,就具备了独立思考和面对生活的能力,父母也能更放心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独立的品格,要从小开始紧抓和谋划。
现在多一份用心,将来,就少一分辛苦。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还记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上技惊四座的武亦姝吗?
她凭借扎实的诗词储备和淡定的心态,成功夺冠,被誉为“国民才女”。
她今年参加上海高考,去的了理科613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翻开她的简历,除了是满腹诗书的才女,对演讲、音乐、文学等兴趣也涉足广泛。
才华横溢的背后,除了自身的努力,也少不了她父母从小为她制定的“家教方针”。
父母对武亦姝的言传身教,为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从小,夫妻二人就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绘画和学习,同时还注重心得交流。
一家三口还经常玩“诗词接龙”游戏,谁输了就负责家务。在这样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成长的亦姝,从小培养了优秀的表达能力和文笔。
与其开口叫孩子好好看书一万遍,不如以身作则。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拼爹拼妈,拼的就是父母能给到孩子的观念、思维和处世方式。
父母的培养方式和提供的资源,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投其所好,理解孩子
来自湖北的高分学霸王希来,高三前一直喜欢玩一款手机游戏,游戏需要玩家每天在线,才能保持等级。
但是高三的学习争分夺秒,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紧张,跟别说每天玩手机了。
但是王希来又不想让自己喜欢的手机游戏账号“凉了”,于是就拜托妈妈帮他每天代练等级。
没想到妈妈一口答应了,并且认真学习怎么玩这款游戏。他还调侃说,妈妈刚开始玩这款游戏不上手,输了还会生气,十分可爱。
这一年里,儿子努力备考,妈妈努力玩游戏。最终王希来发挥出色,交出了675分的完美答卷。
而妈妈也履行了承诺,帮儿子完成了“保级”任务,现在还能组队和儿子一起玩。
拥有开明的妈妈,王希来也一脸幸福地感叹:妈妈真棒!
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予孩子充分理解和尊重,效果反而比呵斥孩子玩游戏更好,孩子反而更有动力去安心学习。
在教育孩子前,不妨学习下王妈妈的方法,从陪伴中了解孩子,真诚沟通,给孩子多一些信任,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教育的起跑线,不仅孩子后天的勤奋努力,更是先天父母的格局和培育方式,以及给孩子提供的优质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