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毛姆的这句话:能平静地表达愤怒的人,才是最厉害的人,稳定了情绪,智商才有上场的机会。
生活中,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被情绪所操控,被怒火冲昏头脑,做了很多冲动的决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烦恼。
比如,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餐饮品牌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其子汪小菲抖音账号被无限期封禁”事件。
据网友传出的信息截图显示,事发后汪小菲怒不可遏,找到一个名为“华人之光”的微信群,跑去问国际抖音TikTok的老总周受资,质问为什么对他进行审判,说得很不客气。
而后,又有人晒出了汪小菲朋友圈中的截图,他公开宣布与母亲张兰断绝关系。
他的一系列愤怒行为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事件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可能很多人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旦愤怒,便面临失控的风险,无法再进行有效沟通,甚至会伤及他人,使事情变得更糟。
还有很多人,面对愤怒,不愿意承认,进而不断地压抑。
在这种情况下,愤怒被掩盖、被否认,甚至被内化了,这可能会让情绪转向内部,导致内在的自我攻击。
这么说来,出现愤怒既不能爆发也不能压抑,那面对愤怒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真正健康的方式,是学会倾听愤怒背后的声音,理解它想告诉我们什么,然后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和疏导。
01
学会正视愤怒而不是压抑愤怒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愤怒是一种负面情绪,会伤害到别人,那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常常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忍耐,要把愤怒深深地压在心底。
结果发现,被压抑的愤怒,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最后爆发出更大的破坏力。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蛤蟆先生,当与人产生矛盾或冲突时,内心总先上演了一场大戏。
头脑里充满了左右为难的想法:
担心自己的立场不够正确;
担心自己的观点态度不够恰当,表达出来可能会伤害到别人;
或者担心自己以后认知改变,会为今日的愤怒行为后悔……
总之,为了不得罪人,最后只好得罪自己。
开始合理化他人的行为,内化情绪,只求事情圆满、关系和谐。
于是,认错、懊悔、内疚、道歉。
夜深人静时,还会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愤怒便是蛤蟆压抑在心里、未被表达出来的情绪。
这种情绪的累积,最终以更丑陋的方式——抑郁,爆发了出来。
由此可见,压抑愤怒,看似是一种保护,保护别人,保护关系。
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在伤害自己。
读到这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出现愤怒呢?
愤怒,其实是一种信号,在告诉我们,有什么事情让自己感到不满,自己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我们的个人边界被侵犯,当我们的价值观被挑战,当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我们便会感到愤怒。
这种愤怒,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最真实的感受,它在提醒自己,有些事情需要改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正如《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中提到的:
愤怒,是打开亲密之门的钥匙,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内心的愤怒、解读它所蕴含的讯息,我们就能从中得知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感觉幸福与被爱。
所以,我们不用压抑自己的愤怒,它也像喜怒哀乐一样,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自己愤怒,才能找到愤怒的源头,找到更好的办法去释放它。
02
学会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地表达
我们总以为,表达愤怒时,要两手叉腰、破口大骂,愤怒就是看谁的声音大,谁的气势强。
其实这叫做愤怒地表达。
而真正地表达愤怒,从来不是咆哮。
畅销书《世界很喧嚣,做自己就好》中有一句有趣的话:
如果争吵可以解决问题,那泼妇一定是个高薪职业;如果怒吼可以搞定一切,那么驴将统治世界。
深以为然。
嗓门大,音量高,放狠话,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搭上我们自己的教养。
一旦我们觉得对方冒犯了自己,沉住气,别被对方情绪绑架,别让自己变成只会吵架而忘了解决问题的人。
之前网上火了一个视频:
高铁上有一群熊孩子脏话连篇,一路吵闹,列车员数次提醒无效,热心乘客“整顿车厢”,赢得大家一片掌声。
原来,有8个小孩子在列车上一路吵闹,说着脏话,洒了一地零食,列车员多次提醒也没有效果。
七八个小时的忍耐,大家的包容和忍耐实在是到了极限。
在忍无可忍之下,有了热心乘客以下这段堪称“表达愤怒”的范本——
没有愤怒、没有大吼,只是冷静、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南京南到这儿,快7个小时了。
喊一路了,我不知道这几个孩子是谁家的,列车员说了三遍了。
这么大的孩子,没有家长管吗?满地都是垃圾,列车员说好几遍了,都不管吗?
你们教育出这样的孩子,现在不管,以后社会替你们教育。你们自己合计一下。有什么不满的,可以单独找我唠。
这条视频获得数十万的怒赞和转发,都是因为这位热心乘客有理、有力、有立场地表达了大家愤怒的情绪,也客观指出了孩子的无礼,家长的不干预。
所以,学会表达愤怒,更是一种智慧。
当有人冒犯我们、伤害我们或令我们感到气愤时,愤怒地表达,只会让我们对着别人大喊大叫,不顾后果地发泄情绪;
而学会表达愤怒,是用冷静、理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03
一个人的成长:学会表达愤怒
心理学上界定:愤怒只是一种情绪,没有正不正当之说。
愤怒只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体验,并且,愤怒常常是在提醒我们自我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被伤害,需要捍卫自己。
当我们能学会清楚地表达愤怒,表达出是什么事情让自己产生愤怒的感受,而不是用愤怒的情绪去说难听的话时,我们便可以成长为更成熟、强大的自己。
首先,学会觉察自己的愤怒。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先不要急着反应,而是花点时间问问自己,这种愤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们的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我们的哪些底线被触碰了?
当我们明白了愤怒的根源,便能更清晰地知道,我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接下来,学会用“我”语句来表达愤怒。
不去指责对方,不说“你总是”、“你从来不”这样的话,而是要说“我感到”、“我需要”。
比如,与其说“你总是不听我说话”,不如说“当你看手机时,我感觉被忽视了,我需要你的专注”。
用“我”语句表达,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感到被指责或攻击。
最后,学会设置合理的期望。
表达愤怒,不是为了完全改变对方,而是为了让彼此都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同时也要给对方表达的空间,要学会倾听和理解。
愤怒,不是用来控制对方,而是用来表达自己,用来促进沟通和理解。
当我们学会用智慧的方式表达愤怒,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化解,很多关系都可以变得更加融洽。
我们不再是愤怒的奴隶,而是愤怒的主人;我们不再被情绪控制,而是学会了疏导情绪。
这,才是真正的情绪智慧。
学会表达愤怒,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加愤怒,而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平静。
因为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愤怒,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时,我们就不再需要愤怒了。
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而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不值得我们用愤怒来伤害自己。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愤怒,而是懂得如何与愤怒共处。
他们不会被愤怒控制,也不会被愤怒伤害;他们学会了表达愤怒,也学会了超越愤怒。
这,也是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
所以,不要害怕愤怒,也不要压抑愤怒。学会倾听它,学会表达它,然后学会放下它。
当我们学会了与愤怒和谐共处,也就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自己,与他人相处。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情绪智慧的人。
而这一切,都从学会表达愤怒开始。
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当我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愤怒时,也就能成为情绪稳定的人。
学会让“愤怒”流动起来
表达愤怒也是让愤怒流动起来,不能流淌的愤怒还会瘀堵在身体里,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所以当怒从心头起,我们要让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情绪流动起来,这样也能获得身心健康的人生。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看见真实的自己,看见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自己愤怒的情绪和愤怒背后的真实需求;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愤怒”,面对“愤怒”不再压抑和抗拒,而是允许“愤怒”的出现,这样“愤怒”才能得以自然的流动,它也会在流动中走完自己的全程,慢慢消散。
当“愤怒”被合理释放、清理,正面积极情绪才会进入到我们身体,这时我们会用新的正面思维重新看待与诠释同一事件,努力寻找负面事件的积极意义,用爱、宽容、平和等情绪取代攻击性,不再被“愤怒”所累,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