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无物永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于前阵子临近毕业季的关系,亲戚们纷纷为我的未来发展方向出谋划策。在七大姑八大姨你来我往的言语拉锯战中,我听到一个“惊人”的观点。
“要不要考虑继续学习下去?”
“嗯,有考虑过。”
“哎呀,我听说我邻居的亲戚读了研究生,在学校遇到个富人嫁了。”
“……”
“反正不管工作多好,辛苦的只是自己,嫁得好才是真的好!”
语罢,我一时无言以对……
都2020年了,还有人在跟我说读书工作不如嫁得好。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是从未接触过,但当其真切地出现在身边时我仍会大吃一惊。与我说这话的还是我长辈之中年轻的一辈,我自以为80后的她会因为接收到的讯息更多样广泛,而与其他长辈的旧观念大不相同,没想到这话竟从她口中说出。
无独有偶,在我与同学的聊天中,我得知男生朋友们如今正处于压力爆棚的状态。刚踏进社会的他们已经开始思考自己要怎样铺路才能使前途更光明,赚足够多的钱,成为被社会看起来足够有能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心仪的女生面前抬得起头,而不至于被未来岳父岳母嫌弃无车无房。
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吗?
女性的价值不在其他,而在于她是否附属于一个经济富有的人身上。男性就应该功成名就,能在经济上为一家老小提供优渥的生活。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性别歧视”仿佛一直如影随形。
男孩从小就被要求不能随便哭,女孩则要乖巧,要像个“女孩”一样。“女生学习到越高的年级就会后继无力,男生成绩就会追赶上来”的言论盛行。
长大后,面试官会问女生结婚了吗?生小孩了没?却不会问男生同样的问题。即使是演员马伊利也时常遭遇类似的追问。
在相亲市场上,男生的职业、收入、是否有房有车成为了各个未来岳父岳母心中铁打的择婿标准。
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深入人心,女性在婚后被要求成为全职太太,而男性则被要求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有了孩子,你就得是育儿有方的母亲,事业有成的父亲,仿佛你在成为父母亲的那一瞬间就领悟到其中要领。
女生遭受性侵时,社会舆论中总会有指责受害者穿着暴露或者夜间出行的言论。
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龙应台在《美丽的权利》中的比喻,她把长得鲜美、饱满的果实比作美丽的女性,把偷窃果实的人比作性侵者。果实丰硕而使人垂涎欲滴,心有邪念者闯进园子偷窃果实,难道你应该谴责果农不应该把果实培养得如此诱人么?本是施害者内心险恶,却无缘由地指责无辜的受害者。
回顾前阵子因为《都挺好》《我们都要好好的》等热剧而被频繁热议的原生家庭问题、“丧偶式婚姻”不也跟性别歧视紧紧相关吗?
《都挺好》中,明玉由于母亲的性别歧视而遭受情绪和身体双重家庭暴力,成年之后仍然带着内心的原生家庭创伤负重前行。
《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寻找”嫁给“向前”之后辞职成为了全职太太,由于丈夫常年工作在外,夫妻零交流而过着所谓的“丧偶式婚姻”(婚姻中另一半不参与任何家庭料理,形同丧偶)。长期压抑的家庭主妇生活使她患上抑郁症,当“寻找”对“向前”诉说时,他却一味地强调自己给这个家做了多大的贡献,自以为自己做到了一个丈夫、父亲该做的,质问妻子这样还不够吗?
这两部剧带来的话题热议,足可见当今社会中人们对这现实缩影的感同身受。以单一的僵化标准来要求和评判男性或女性,足以让每个人背负上泯灭个性,压抑人性的沉重枷锁。更令人震惊的是,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着上一辈人的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和他人。
这样的例子在身边比比皆是。不仅是给我灌输“嫁得好”观念的亲戚,我爸也是。
自我有记忆开始,他便常年只顾在外工作,无论如何不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并自以为这就是做父亲的所有责任。然而只要他偶然发现我妈做错了一点事,便将所有怒气全撒她身上,全然不顾虑她在成为一个母亲,背负料理这一大家子的重担时,也只是一个会犯错的普通人。一切只是那句“这都是你应该做的”。而当我妈向他人抱怨我爸时,对方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男人不都这样嘛,我家那口子也是。”而事实是他们忘了,忘了身上的枷锁,习惯了这痛苦,自以为本就应该是如此。
今年三月,一位日本三胞胎妈妈由于独自承担所有育儿和家务工作导致精神压力极大,竟将次子扔到榻榻米上致其死亡。法院审判时发现这位母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由于照顾孩子一天只能睡一个小时,然而由于情形恶劣,即使有将近35000的人签名请愿缓刑,法院最终仍然宣判其获刑3年半。
日剧《坡道上的家》中,安藤水穗由于源源不断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亲手将8个月大的女儿活活淹死。而把她逼上绝路的正是婆婆要求的好媳妇,丈夫要求无微不至对婴儿和自己的照顾,社会对一位成功母亲的期待……她的需求无人倾听,孤立无援,最终走上绝路。
然而个人的行为永远只是社会现实的点滴缩影,背后的所有一切更为沉重。
不要让性别歧视成为个人发展的桎梏,更不要等到各种由于性别歧视而逼上绝路的悲惨事件发生了再来嗟叹。正如不对女性施加一个“成功母亲”的框架一样,男性也不应该被要求成为名利双收,永不落泪的“钢铁侠”。女性也可以是自我奋斗独立的模样,可以自由地展示身体的美丽,男性也可以显露自己的脆弱,男女可以共同为家庭而奋斗……
让每个人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自由地发展,才能使组成家庭后的每个成员都拥有更好的生活的内在动力。这一切需要社会中每个男男女女,每个你和我的共同努力,让这一愿望的实现惠及每一个人。
不戴着性别的有色眼镜去对待每个人。不管是面对自我、伴侣还是父母,宽容自己和他人都同样是美德,给予彼此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每一个“我”在拥有任何身份之前,都只是一个渺小而又独立的个人,都同样是第一次成为职员、父亲、母亲……而这一切都不因性别而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