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的核心,是我们过度依赖自己擅长的能力(舒适区),反而让这些优势成为限制成长的枷锁——因为重复擅长之事能快速获得成就感,导致我们主动回避需要学习的新领域,最终陷入“越擅长,越局限”的循环。
结合我的经历,这种陷阱的形成主要有三个原因:
1. “即时反馈”的诱惑:我曾擅长写文案,每次交稿都能得到认可,于是团队的文案工作几乎全落在我身上。久而久之,我把大量时间花在“写文案”这个“舒适区任务”上,却没时间学习策划、沟通等新技能。本质上,是“快速被肯定”的即时反馈,让我下意识逃避了需要长期积累、可能犯错的新领域。
2. “角色固化”的被动束缚:因为文案写得好,身边人(包括领导)都默认“我就该做文案”,有策划类的机会时,大家会优先考虑“更懂策划”的人,甚至没人问我是否想尝试。这种外界给的“角色标签”,加上我自己不敢打破“擅长者”的形象,慢慢就被锁死在单一能力里,形成了“越被认可,越难突破”的怪圈。
3. “自我设限”的认知盲区:长期做文案让我产生了“我只会写文案”的错觉,甚至会主动拒绝新挑战。比如有次需要对接客户,我下意识说“我不擅长沟通,还是让同事来”,但其实沟通能力本可以通过练习提升,只是我把“擅长文案”和“不擅长沟通”划了等号,用已有能力定义了自己的全部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