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做伴学导师,尝试着提建议,这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很爽的事。
@石晓彤 河南郑州淮河
你的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读者也被“蜜”住了文字是“蜜”的,读来也是甜蜜的。
优化建议:
围绕三个问题,成为三个小节,分条回答。
01回到童年,你是从“蜜罐子”里长大的吗?
02面对孩子,你是一个懂得“酿蜜”的父母吗?
03回到当下,如何成为孩子的“蜜”友呢?
再将各部分的字数优化一下,适当分段,分段,分段
可以推荐“醒走者”
请加一颗⭐
@李艳杰 +心智坊 文章由黄爱华老师的一问为引子: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师来参加教育行走?这是一个好问题,每一个去参加教育行走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相通的共性的答案,应该是你文中所说:感受到爱的联结,各种孤独感、疏离感、困惑感会慢慢消退,种下谦卑和悲悯。
所以,聚焦问题,答案就可以分维度回答,或者有个性的私人化回答,文章才会浑然天成,不是文字拼组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想回答我为什么不参加教育行走?
我参加过第一,三,四,五届教育行走,可以说是一个资深的教育行走积极分子,教育行走的确给了我以上李老师的答案中所说,除了爱的联结,还有专业上的引领与支持。那为什么现在不参加了呢?因为这些爱的联结,需要在你身边有效建立,才能解决你的疏离与困惑。如果爱的联结需要在远方,那就尽情去,这是一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不同问题的追求所致,没有对错高低之分。但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我们需要拥有更多看见他人的能力,比如你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你身边的每一个同事。
当然,也与我现在怕热闹有关还能积极参与教育行走,说明你们都还年轻,还有很多可能性
或许,明年我又来参加教育行走了
请加一颗⭐
@全燕妍 全老师,早上好
我非常喜欢你的这个题目——《给你讲个恐怖故事,2025已经过去一半了》,可以年年用,也可以月月用,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警醒,或者宽慰一个老师有自动写年度总结的习惯,他一定是一位自觉成长的老师
你的年度总结,非常了不起:
无私提供素材稿给同事做演讲;在科学老师与语文老师之间自如切换;第一次做直播侃侃而谈;深度参与教育行走,做节目与分享;孩子文章获奖参与编写。这一切都指向你有不竭的内生长力,可以称之为榜样
你说:“我好像总是停不下来,习惯给自己找很多事做。可能是教师这个职业太单纯,接触的圈子、看世界的角度难免窄了点,所以总想着多试试、多体验。”有这样的体悟与认知,是参加很多场培训都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停不下来”,那就去折腾,我特喜欢想折腾,能折腾,善折腾的老师,我也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潜质
优化建议:1.文章分小节写,可以不要小标题,用序号分开就好了。(这条建议希望更多老师看见,大家看很多大咖的文章都是结构化的,因为要适应电子阅读的便捷与省力)2.关于2025年剩下的一半,有何种思考,可以具体一些,比如有意识针对自己的优势再加强,或者改进一下自己的某个短板,这样下一次用这个题目时,就可以减少“自我恐怖”成分。仅供参考。
请给自己加一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