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醉里伴花眠
《安娜•卡列尼娜》上算是告一段落。书中这冗长的人名真的不是一般的绕和难读,但还是坚持了下来,有点佩服自己。愈读愈觉得自己的无知,愈读愈觉得应该抛开从前狭隘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如果说阅历可以使人成熟,理智,看待问题更加全面。那么书本,绝对不仅仅只是丰盈精神世界的一种存在,它更是一次与优秀作品中的作者对话的心灵之旅!
沃伦斯基对安娜卡列尼娜由一见钟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炽热感情,到理性和现实地分析这段感情,并逐渐对这段感情感到枯燥乏味,符合逢场作戏的情场浪子的风格。遇上可以瞬间爱上,但绝不会为一段感情停留太久的沃伦斯基,注定是安娜卡列尼娜之劫数了。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为安娜式悲剧埋下了伏笔。
安娜卡列尼娜对沃伦斯基的感情,由初见的一见钟情到爱得疯狂且毫无保留,到更加感性地赋予这段感情更多美好的憧憬与想像,是一个为爱疯狂游离在围城边缘的女人,对她眼中的浪漫爱情的最好诠释。只是,安娜卡列尼娜错在所托非人,爱上的英俊情郎只是一个不会为爱停留的情场浪子。
女人生来感性大于理性,所以爱情之于女人,是高于一切的一种存在,更是人生的一场豪赌!赌上的,有幸福的未来,亦有满盘皆输的惨烈收场。譬如中国式爱情楷模的钱钟书与杨绛。譬如列翁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与沃伦斯基。
男人生来理性主导感性,男人会为爱而痴狂,但不会疯狂到为一段感情,赌上所有。在沃伦斯基的心中,衡量一段感情的标准,除了外貌之外,更多的是可以带给他实质性的利益,譬如仕途,譬如财富,当然,还有上流社会这个阶层对他的致命诱惑。美丽而又风情万种的安娜卡列尼娜,符合他心中情人的标准,却不是他最理想的妻子人选。最终,他想要的是一个体面的,上流社会的富家千金。因此,为一段爱情赌上所有的安娜卡列尼娜,从一开始就输了。厌倦了假面夫妻式生活的安娜眼中的浪漫完美感情,不过是沃伦斯基的一次短暂的一见钟情式的艳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男女主人公不对等的付出和不同的爱情观,注定了黯淡收场的悲情结局。而沃伦斯基透着浓浓权衡利弊取舍之后的感情观,不过是安娜卡列尼娜与她丈夫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的假面夫妻式的感情的又一个版本。但是,对沃伦斯基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利益捆绑的合作关系,更适合他的择偶观。或许,沃伦斯基真爱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他更爱的似乎是他自己。这,才是不争的实事。
在一段感情关系中,从来没有为什么?而是值不值得的问题。彼此是不是对方值得珍惜,而又愿意全情付出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衡量一段感情的标准,是真心亦或者利益权衡之后的取舍,注定会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果。前者,是皆大欢喜的幸福之果,后者,是惨烈收场的满枝苦果。甜蜜者品的是甘甜,苦涩者注定苦果自尝,苦杯自饮。
文图皆属原创,谢绝转载,多谢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