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在看到的那一会儿心里有点起伏,有点触动的时候其实也挺好的,没什么问题,可是那些看似经典励志的被人伪造的毒鸡汤就另当别论了。
比如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教育我们勤能补拙,就算天资不聪颖,靠不懈的努力也能成功。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再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数学只拿1分,后来也发现了相对论,也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后来才知道,原来在德国,1分是最高分!
多年来,各种毒鸡汤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捡纸团”被录取的故事:
有家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经过数轮角逐,最终只有5个人进入了面试环节。
前面4个应聘者表现都堪称完美,结果却铩羽而归。
最后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看到地毯上有个纸团,就弯腰捡了起来。
这时面试官发话了:“请打开看看吧!”
应聘者惊喜地发现,纸上写着:“恭喜,你被录用了。”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类似版本,像“搬椅子”,“顺手关门”等。最后的结论都是要说明“细节决定成败”。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样的故事深信不疑。以至于每次面试都会注意地上有没有垃圾,身边有没有老人突然摔倒需要人去扶一下,一堆文件散落一地需要人帮忙拾起来…
后来认识一位资深Hr告诉我,面试只看实力和关系,整别的虚头巴脑的东西没用。
一直以来,通过偷换概念,断章取义激起读者共鸣,是炮制毒鸡汤的惯用手法。但我发现,那些影响我们最深远的毒鸡汤,往往都是凭空瞎编。甚至和现实一点关系也没有。
所以,看到一个鸡汤有必要去思考求证一下,试试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