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4-25

2018-04-25

作者: __冬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7:35 被阅读0次

脑袋里想的事情总是很多,总担心不记录下来会不知不觉地遗忘了。可也许是因为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适应了单维度的生活,但生活一旦变得复杂起来,我便开始招架不住、手足无措,想得越多,说明做得越少。——是的,这大概是我一直以来无法察觉到的自身存在的bug。

写论文的过程中,虽然长期目标十分明确,但做起事来凡是遇到一些阻力自己就毫无意志力地开始转移注意力、拖延,真的是很糟糕的习惯。而在人生中也是同理,所以说,对于我这种平时生活习惯很差、自主性很低的人来说,如果找不到一点明确的目标,根本做不成任何事。而这样的机制正是由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塑造而成的,当你努力之后达到了目标,并如此反复形成了这样的思维,那么大部分的事物无论难度如何,你都不会因此而退却,而是取决你内心到底有否意愿。但若是在达到目标前就放弃了努力,你虽然也会感觉到遗憾,但这种一下子解放的感觉对大脑形成了一种激励,随后在你毫无自觉的情况下自然地引发你的大脑完成这一机制,你也就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善于放弃的人。

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说,涉及到之前看到的关于阈值的问题。我们在看待和对待任何事情潜意识里都有一个阈值,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接受或忍受的范围。当我们一直去挑战这个范围的边界时,阈值就会改变,并且几乎是不可逆的。这是一个心理作用的原理,往好的方面去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在逆境中成长,正是忍耐的极限和能力的极限得到了不断地挑战,而晋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而这种成长并非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完成,就比如说学习,这便是一个突破我们已知范围的过程,挑战自己未知的事物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无异于重复和适应,重复了足够多遍以至于大脑能够自主地完成某个机制,甚至谈不上什么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这样复杂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虽然操作上简单,但是挑战极限的过程如果不能令人感到快乐,那么大脑学习这一机制的效率就很低,毕竟人总是不自觉地在回避痛苦的事情。所以应该说,我们要改变一个阈值的难度,取决于我们对这个事物的本能好恶。这里的本能好恶并非我们从人类社会中学习到评论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善与恶,而是我们在做或看某一件事的时候内心是否感觉到满足。而这个原理对于我来说,可怕的不是——当我想去改变一件事情的阈值,但这件事情在短期内无法给我带来满足时我可能会陷入一个死循环。真正可怕的是在我最开始的几次放弃之后,放弃努力、放弃坚持,这一种解放、轻松的舒适感让大脑快速地习得了这个机制,也就是很可能在下一次接触到极限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努力大脑就自动执行了撤退的命令。这个机制的形成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而且不努力维持住现状的话,阈值很容易降低,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人。

其实,再想想这就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欲和瘾。一直记得小时候在小说里看到的一句话:不要靠活着的惯性活着。当时只能隐隐约约地感觉这话说得对,但没有意料到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4-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ee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