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青春里的四句诗
偶尔翻起高中时的摘抄本,扉页有几行泛黄的字迹仍然清晰:“天生未有削铁刀,重锤炼就烈火烧。三年须尽痛啼鸴,一旦松弛万事抛”。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淅川一高上学时,那时任教导主任的连光杰先生送给我们的诗。那时我们尚不懂“烈火锤炼”的份量,只当是连主任对处于青春时的我们的期许,直到走过那段埋首书卷的岁月多年之后。才懂得这四句诗,早已成为刻在我们生命里的成长密码。
才上高中的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班主任,是才从河南大学外语系毕业、第一年任教的马东平老师,她像一个大姐姐,工作热忱,待人温和,但对我们也不失严格。而那时的我们,像未经打磨的铁坯,带着小青年的散漫和浮躁,总在课堂上偷偷走神,在自习课上窃窃私语,有时还偷奸耍滑。马老师便决心利用班会课整顿一下学风,特邀请学校好几位领导参会,其中就有连光杰主任——他还是马老师早年的老师。连主任听了马老师对我们这阶段学习情况的汇报后,他语重心长地为我们诵读了一首诗:“天生未有削铁刀,重锤炼就烈火烧。三年须尽痛啼鸴,一旦松弛万事抛”。
连主任说,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削铁利器”,想要突破自己,就得先耐住“重锤击、烈火烧”的考验。而且他还解释:“痛啼鸴”是一种传说的神鸟,也许是为了某种信念,一生喳喳叫个不停,直到泣血而死。我们就要学习这种精神,高中三年决不松弛懈怠,否则万事皆休。
于是从那以后,早读课上的声音渐渐整齐洪亮,晚自习的灯光下,少了嬉笑打闹,多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有人为了一道数学题熬到深夜,有人把英语单词写满手背反复记忆,那些曾经觉得“难熬”的时刻,正是“烈火”淬炼的过程。而连主任的诗,就像一盏灯,提醒我们别停下打磨自己的脚步。马老师也在我们临分班分科时进告诫我们,要领会这首诗的精髓,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不要轻易说“我做不到。”我至今记得罗自军、吴涛、黄永毅等同学,天天起早贪黑,学习上从不懈怠,还带动我天天早起。还有程振宇同学,大冬天点蜡烛学习,不小心烧毁了衣服……
到了高三,我们感觉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模拟考试的失利、知识点的繁杂,让不少人偷偷抹过眼泪,甚至想过放弃学业。连主任又一次提起那首诗,这次他着重念了“三年须尽痛啼鸴”,说“痛啼”不是软弱,是为了破茧而付出的代价,若是此刻“松弛”,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真的抛锚了。当时好多同学都把那首诗默写了一遍,贴在课桌前。我至今记得,那段日子里,每当我们感到学习劳累,想懒散一下,抬头看见那句诗,就又能攥紧笔杆。我们互相打气,把“痛啼”化作动力,把“不松弛”当成约定,终于在高考结束的那天,笑着读懂了“重锤炼就”的意义——原来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光,真的能把普通的“铁坯”,锻造成能“削铁”的利刃。
而后我们离开淅川一高多年,当年的同学们早已散落各地,各自步入职场直面挑战,每当我遇到难题想退缩,或是取得一点成绩想松懈时,连主任的那四句诗总会在耳边响起。它早已不是简单的几句文字,而是一种力量,提醒我:人生从没有天生的强者,所有的耀眼,都是熬过“重锤”、耐住“烈火”的结果;任何时候的松弛,都可能让之前的付出付诸东流。
当年程振宇后来成了留学美国的高材生,吴涛成了商业巨头。罗自军、黄永毅和我都成了教师。我培养了许多成就在我之上的学生,在教学的间隙,还坚持自己的艺术和文学梦,出了三次书。虽然现在仍面对着重重的生活压力,我还是总把那首诗做为勉励自己的工具。不知当年的同学们是否都还记得那首留给我们成长 过程中记忆深刻的励志诗。
而今我当上高中教师多年,也总爱将这首诗分享给我每届的学生,在他们中间起到了很好的励志作用。原来最好的教育,从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像连光杰主任这样,用四句诗,把成长的道理藏进岁月里,在我们青春时为我们铸魂,更在往后漫长的人生里,为我们指引方向,让我们无论走多远,都记得:要做一把经得住锤炼的刀,不惧烈火和重锤,更不轻易松弛。
2025年10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