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人,在你的生活里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他们的身影面容渐渐地就在你的记忆里消失了,名字也记不起来了。有的可能还会留下一个名字,但是模样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但是有的人,不管他离你有多远,不管他离开你有多长时间,你一旦想起他来,他的音容笑貌即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田河山书记在我心里,就是这样一个人。
田书记,我高中时并不认识他,那时他可能还不是领导,且不在一线教学,他应该在校办工厂工作。
我又回到母校工作后,他已经是密县二中副书记了。
当时学校领导较多,他在一般老师看来并不怎么显眼。
只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半学生和老师都到县城新建的实验高中后,田书记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一是资历老,二是能力强,三是口才好,他实际上成了二把手,尽管是副书记。当时王景涛书记是副校长,还很年轻,任命不久。
这时候田书记的形象日益在师生眼里凸显出来了,真正走到了师生的面前。
田书记平时好像总是手里夹着香烟,大背头,头发乌黑发亮(真的不知道染了没有),一丝不苟,见面给人说话总是笑眯眯的。
田书记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口才好,声音亮。
他自己曾亲口对我说,他和某某某当年同是数学老师,教一个年级。那个某某某老师业务能力很强,是老教师。他上课前总是先去听那位老教师的课,再给自己班级上课。他说虽然我是跟他学的,但是我的课堂效果比他好,教学成绩也比他好。
他说他无论与人辩论,还是给领导反映问题都能说服对方。
这一点我还是信的。
有一次,我在校园里见到他给李福义校长说事,好像意见不一致,不大一会儿,李校长拂袖而去,自然是李校长不敌田书记的便利口才。李校长旋踵而去之际,只见田书记悻悻地说:“啥作风!”他为李校长没有继续听他说下去而大不悦!(这次他似乎没有说服李校长。偷笑)
王银芝书记讲话是声若洪钟,李福义校长讲话是中气足,声音浑厚,田书记讲话与他们二位皆有不同。田书记的声音有两个特点:亮,高。在我听来,声音之亮和高,堪比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孟广禄。
无论什么时候见到田书记,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自信的笑容,他给人印象总是充满活力、精力弥满的形象,好像在他的生活字典里面没有难字。
田书记有着极强的交际公关能力,办事能力极强,他给谁打过一次交道,关系就像老朋友一样熟稔了。
他还很热心为人办事。
记得我当高三班主任时,有一年,班上有几个信阳籍的学生。这些学生要在我们新密参加高考,户口得转过来。我觉得很难办,田书记说我来办。事后他说,一盒茶叶就解决了问题!啥事好像在他那里都不是事儿,一切迎刃而解。
我晋中教一级那次,我自己还没意识到该定中级了。田书记主动找到我和郑建中校长(那是他也是普通老师),说可以帮助我们。我们当时的条件不够硬,田书记说可以创造条件嘛!他还是那句话:“我来办。”
就这样我们两个的中教一级提前晋了!要是等到条件自动攒够,不知猴年马月了!
这样的领导真正是“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能解下属之难,能除下属之忧!士为知己用,领导如此待我,下属能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吗?

还有一件更难办的事,从乡下的学校帮人往城里调动。对我这个当时还是一名普通老师的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难于上青天!更可笑的是,我自己还在乡下新密二高(老二高尽管名气很大,但校址是在乡下的刘寨镇)教书,还逞什么能,帮人调往城里?
但是,一名普通老师硬是在田书记的帮助下,把那个人调到城里教书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个至亲亲戚找到我,说女儿年纪也不小了,在乡下教学,对象都不好找,接触面太窄。让我想想办法把她调到城里。
我这人心软,当时没置可否,但是实际上我也上心了。工作之余,想起这事儿就闷闷不乐,一筹莫展,不知计将安出!
有一次我闷头走路,一脸郁闷,撞见了田书记,他喊我,和我攀谈,问我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我给他老人家说了事情原委。他没怎么犹豫就说:“我来帮你办。”我真是喜出望外,旱田遇甘霖!
过了几天,田书记见到我后,对我耳提面命一番,让我如此这般。看我信心不足,还激将了我一通。年纪轻轻,患得患失,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能成什么事?咱也是有点血性的,这一激,不当紧,我就决定攀登蜀道,步步为营向前行!
田书记在幕后运筹帷幄,出锦囊妙计,我在前台依计而行。当时情景,至今犹记。
有造访有关领导,身为不速之客,勇敢自我介绍,出门之后手心里都是汗的情景。
有久候公门,迟迟不见领导焦躁难耐之煎熬。
有见领导前之惴惴忐忑,见领导时之心慌气短,词不达意之尴尬。
有领导神龙见首不见尾,刚还看到他的身影,一会再问就出去了的无奈。
有早等晚等最终也没有见成,情急之下,不能白跑一趟,我就发扬我不能说写还凑合的小长处,给领导留一封情词恳切、娓娓动人的信之机智。
就这样,几经波折,几度坎坷,柳暗花明,调动终于成功!
没有田书记的精心谋划,没有田书记的从中说项,事情根本不可能办成。
我和我的家人、亲戚对田书记玉成此事心存无限感激!没齿难忘!
近段时间,回眸过往时光,关于田书记他老人家生前种种不时涌现脑际。忙起来的时候,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似乎褪去了,刚坐下来,想静一会儿,又旋即而回。这情景仿佛张若虚笔下的月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晚辈惭愧的是当年只参加了追悼前辈的仪式之后就回校了,至今尚不知前辈的墓冢安在!
想您老人家在那明月之夜、松岗之侧,应该会感受到晚辈对您的缅怀之情吧!
此刻我已在心里给您上了心香一炷,祝愿您在那方安好如意!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网友评论
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这些老领导们在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很好地把握了教育目标的凝聚力!
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您是最棒的!
不过,李福义老校长还健在呢!偶尔会见他拄着拐杖,手里拎着点儿从东山口买回的蔬菜水果之类的。没有了二十多年前的意气风发,却多了一份迟迟暮年的安详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