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沙,岳麓山自然是首选。酒店靠近地铁,也方便去岳麓山。翌日清晨,出了地铁站,便看见“大队人马”向湖南大学走去,我们当然也是其中一员。
来到毛泽东雕像下,知道已到湖南大学,却不见校门,方知这是全国罕有的“无围墙大学”。岳麓山就像湖南大学的后花园,走进校园也就走近了风景区。
山脚下的岳麓书院当然是第一站。可以说没有岳麓书院,就没有湖南大学,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首批新式高校之一。追溯源头,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宋真宗御笔赐“岳麓书院”匾额,并赐经书,由此,书院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首。
走进书院,就像走进一个纵深多进的大院落,一眼便望见书院主要入口大门悬挂的“岳麓书院”匾额。首先参观书院的讲堂,这是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自北宋创建时即有“讲堂五间”。南宋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讲堂内悬挂着多块珍贵匾额,包括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和乾隆皇帝御赐的“道南正脉”。如此高等学府,我等平民,当初,只能望楼兴叹,可曾想,而今,我们还可上御书楼看看。
御书楼是书院的藏书之所,也是书院最高的一栋建筑。该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为珍藏皇帝御赐书籍而建。现在的御书楼仍藏有6万余册书籍,包括2万多册线装古籍。那一本本立在玻璃柜里,藏蓝色封面的线装书散发着岁月的味道,的确仅可“观”呀
出了御书楼,再到书院左侧的文庙看看。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与书院主体建筑白墙青瓦的淡雅气质不同,其红墙黄瓦的色调,显得华丽庄重。中国的庙,大都是这种色调,更喜欢白墙青瓦的建筑,犹如线装书。
这座融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书院,不仅是一座学府,其园林建筑也很美,内有著名的“书院八景”。书院东北有黉门池,池中遍种荷花,便是书院八景之一的“风荷晚香”。书院内还有许多古树名木,为书院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氛围。倘若深秋来此,在落黄满地的院内漫步,闻闻书香,也许更利于读书,那样的美,是易让人静心的。
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培养了大批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宋代王夫之,清代曾国藩、 左宗棠,近代熊希龄、杨昌济、毛泽东等。
参观书院博物馆后,从书院后门出去,远远望见掩映于树林中琉璃碧瓦,亭角飞翘的“爱晚亭”,匾额上红色的“爱晚亭”三个大字为毛泽东所写,脑海倏然浮现杜牧那首《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此方知,爱晚亭与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杭州的湖心亭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它的名气,恰是因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爱晚亭”这个名字取自于“停车坐爱枫林晚”,可惜,我们没有深秋来,看不到满山红叶的美景,但匾额上红色的“爱晚亭”三个大字在满山苍翠的树林中分外醒目。20世纪初,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常与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齐聚爱晚亭下。他们在此畅谈理想,探讨人生,议论国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里成为了他们早期革命活动的聚集地之一。正因为这段历史,爱晚亭不再仅仅是一个风景点,更成为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因“火焰山”威力太大,也为节省体力,我们不打算爬山,改乘观光车上下山。在长龙般的等观光车队伍中,再次感到火城的威力。到山顶后,虽说海拔不高,在观景台依然能感到一览众山小。放眼望去,湘江如一条闪亮的缎带蜿蜒北去,江心中那片长长的绿洲就是著名的橘子洲。远方,但见长沙市的繁华与自然山水交融。站在山顶环顾四周,绿树浓荫,视觉上已觉低了好几度,并无特别的景点,在观景长廊休息一会便乘观光车下山了。抑或,山顶,更多是体会爬山的乐趣,风景都在路上,有点小遗憾,没能观赏到山路上的风景,也为将来再次造访留下最好的理由。
下山后路过湖南大学,众多游客在东方红广场毛主席雕像前些留影,不去凑热闹了,却忍不住湖南大学老校区前留影,红砖楼与拱门的背景唤起斑驳的记忆,多年后,不知又是怎样的回忆
回到酒店,待到傍晚再去橘子洲。登上橘子洲的观光小火车时,天已完全黑了,火城终算降了一点温。漫步江边,江风拂面,已觉凉爽。从岸边看映在水中的城市又不同于昨夜在桥上看到的城市,灯光秀中亦真亦假,这不是我的城,又像在这城中住了很久。看对岸的远山,仿佛是家乡的山,又像是寄居北京的山;五彩灯光中的山,遥远的,梦中的山……
不知不觉走到橘子洲头,主要看长沙的标志—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毛泽东曾在此挥毫写下《沁园春·长沙》,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天问,激励着多少人呀。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总高32米(寓意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时年32岁),长83米,宽41米,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青年毛泽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形象。雕像落成于2009年,是世界上现今最大的伟人艺术雕像。雕像前面的“问天台”,据传是青年毛泽东当年伫立思考、指点江山之处。雕塑像的背门不远处是《沁园春·长沙》的巨形汉白玉纪念碑,正面刻有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四个大字,背面则是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全文,写于1961年10月16日,水印木刻复制稿制作而成的,字体狂草,如龙蛇奋舞。该碑高4.8米,长8米,厚0.2米,四周麻石嵌边,中间大理石。诗词碑1966年12月动工, 1967年8月落成。相比“问天台”,这里的游客少了许多,我们也差点错过。可能因夜晚,掩映于树林中,虽也灯光,到底不如白日醒目。
离开橘子洲,离开湘江边,回到城中,夜风习习,也算越过了第二座“火焰山”。虽说“火焰山”威力大,走过后,还是忍不住轻松道一句“不过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