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是否遇到管理者的窘境,比如:
- “工作事情很多,先管好自己吧”,事情都做不完,哪里还有时间管人,然后专注自己的事项,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自己的事情完成了,别人的进度落下很多。
-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是他们的头,我不救火谁来救火,然后发现自己越干越累,事情越来越多。
- “这个不行,那里还差一点点”,事无巨细过问,害怕员工犯错,团队经验我最丰富,他们按我说的做执行准没错。
笔者很心疼这样的“管理者”,因为他们活很多,干得也很累。同时也抛个疑问,怎样的管理者可以又轻松又顺利把事情做好呢?
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中提到管理者的定义:
管理者是指能够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
一个管理者管理的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能够培养多少能人
注意哦 ,这里的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可不是单单把任务布置下去哦,这样只能叫“分工”。
笔者曾有过血与泪的教训,在一个项目中,因为客户突然要求提前交付,想着自己可以应付得来,也没跟团队说,想着自己多付出一点吧,想想加加班可以解决的,自己去搞开发配置和测试。可结果是,干得很累不说,在专业上也比不过其他同事,交付的结果也当然不符合期望。
那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分为四步,跟项目管理思想PDCA有点类似,如下:
-
计划,为团队设定目标
谋定而后动,做好事情的全盘计划。在我们做软件项目,计划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里程碑的设定,工作任务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把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清晰描述,这样大家就有一个总体方向,力往一处使。 -
组织,培养、招聘人才
上述的管理者做得很累很忙,是因为不懂“授权”和“培养”。管理者是能人但不是超人哦。我的老板之前定了有一个年度愿望,就是旅游一个月公司照常运转,实现这个愿望的前提是各个项目部都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想工作轻松,那就必须在前期花费大量的时间培养人。 -
协调,协助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里的协助不是代替,代替可以把事情一次做成功,但不能永远做成功。我们可以在旁边喊加油,可以提供一些经验思路,但永远不直接下场踢球。在笔者公司中,庆幸有这样的氛围,鼓励员工尝试犯错,敢于犯错也就敢于承担责任,在犯错中成长。 -
监督,对任务进行监控
管理者完全“接锅”和“甩锅”都是两个极端,我们做好分工合作,不代表就不闻不问。在过程中可以定期监控,发现问题了可以实施纠偏。在我们团队每周例会中,有一个事情是必须做的:回顾项目情况进行风险识别,就是团队全员都要进行对项目进行监控,风险识别就是纠偏。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单会管别人,更要会管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
普通的职业经理人80%时间做重要紧急的事,优秀的经理人70%做重要不紧急的事。
我们应该都熟知4个象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
事情重要吗?我想大多数情况下,工作的事情都重要,也很多紧急。那么培养人重要吗?也重要,但好像不紧急。学习重要吗?也重要,但好像也不差这一天两天,所以也就慢慢拖延下去了。第二个象限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象限,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提升领导力。
说到领导列,那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是什么?
领导力定义:通过营造气氛,调动员工意愿,进而提升业绩
这让我想起稻和盛夫把人分为三种类型:自燃型、点燃型、阻燃型
-
自燃型:无须借助外力,自己燃起来;工作上自我驱动力强、积极主动做事,是企业渴求的人;
-
点燃型:像火柴一样一点就着,通过别人的点,就会燃起来;是企业重点培养的人;
-
阻燃型:怎么点都不燃,陶瓷材质;一直不燃就会被淘汰的人;
那么对领导者来说,对于自燃型的员工无需多操心,对于阻燃型也大多放弃。把气氛营造起来,主要是把点燃型的人燃烧起来,意愿提升了,更加变得积极主动,能力也会慢慢提升。
如何营造气氛?
营造气氛不是一下子就营造出来的,而是贯穿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分享一些经验,比如我们软件交付中,是分版本交付的,当我把版本拆解,通过短时间的冲刺,比如1个星期,那么在这个星期中大家心无旁骛只做这个事情,就会有“战斗”的气氛,从而团队凝聚力得到提升。
又比如,我们目前实践一种打卡分享的模式,也就是一周大家轮值分享。每一天有不同的主持人分享他的专业知识,或者所思所得,大家的演讲能力得到提升,而无形中大家都有“学习”的气氛。
OK,最后小结
-
管理者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要务是培养他人成长
-
领导者是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得到的人,贯穿在日常中刻意营造
思考互动,你对管理者和领导者还有哪些理解,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