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删
如果可以,谁愿意跟“内耗”扯上关系?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情绪都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反复纠结鸡毛蒜皮、过度焦虑未发生的事、自我否定内斗,没做多少事却觉得身心俱疲……
“内耗”,一个极其讨厌,却充满角角落落的一个词,我也深受其害。
一、“内耗”,就是你想的多做的少,且心胸还太小
为了摆脱“内耗”的纠缠,我用尽浑身解数。现在我要好好梳理梳理,以下的“内耗”,你有过吗?
比如:眼睛盯着手机,编了又删,删了又编的信息,反复在指尖来来去去,你犹豫,你彷徨,你焦虑。不就是发一条朋友圈吗?为何有那么的担心顾虑、犹豫彷徨?
害怕信息不妥,让有些人觉得我装;害怕某人觉得是故意发给她/他看、害怕自己发朋友圈无人问津、也还是最最在乎的那个他/她压根就不去看……
比如:经过很久的纠结才开始写公众号,想要在这里梳理情绪,在这里开辟第二份工资,在这里展现自己才华横溢,在这里实现埋藏心底的梦……可是,当看到文章发出去以后就如同石沉大海,连一朵浪花都没有击起时,当初那颗激情满满的心退却了,起而代之的是满脑子:我一定是写得很差劲才无人问津;周围就没有一个人在乎和关心自己;我为什么要丢人现眼?往后还是安安静静……
再比如:某天在路上遇到某人,你热情地跑过去打招呼,甚至觉得还可以跟她/他拉拉家常,结果别人因为忙路而仅仅只跟你说一声“嗨”就离去了,然后你就开始满腹牢骚,以为别人是看不起来你,以为自己又是哪里做的不对……
前几天娃儿中期考试,数学只考了128分(班上平均分都接近128),分析她的试卷,发现后面的大题全对,就连那个加分的思维题都对了,可是前面最简单的计算题丢了二十几分,错的极其离谱:不是把3写成8,就是把7写成9,又或许三乘七等于二十八……我一气之下拿起弟子规打人。
作为妈妈,我知道自己失职。每天忙的马不停蹄,却对女儿陪伴太少。女儿的很多缺点跟我有很大关系,所以一直舍不得动手打孩子。可是进入初中的她,还是不改粗心的毛病,我实在是无法忍受。但打了她过后,我就开始难过,失眠,各种担心纠结。比如:我刚才是不是不该打她?我是不是打重了?她会不会有心理阴影?她会不会很久都不开心?她会不会觉得我不爱她……
老公特别生气地说:“早就跟你说了她没事没事,你到底要做什么?”
我看着老公,心里委屈到极致,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又开始在心里责怪老公,老要是他要对女儿再细心一点用心一点,女儿也不至于老是粗心,我也不至于生气动怒。
……
有时候,我们就像被锁在囚牢里面的人,对外面的世界无限憧憬,于是,跌跌撞撞,费尽心思,可总也找不到出口。
面对生活,我们真的很用力。可生活为什么到处充满着艰难苦涩?
多少个夜深人静的窗前,我们苦苦思索着“为什么”?
我以为,是生活对我的“偏爱”,才让我极尽折腾。其实,生活对谁都不容易,包括影响这个世界和国家的伟人名人。比如: 鲁迅说:“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苏轼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心安处是吾乡。”毛泽东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巴金说:“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徐特立说:“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
二、别让“求好”变“内耗”:接纳不完美,才是真成长
“内耗”经常袭着华丽的衣袍,绣着“谨慎”“认真”“负责”的纹样,缀着“不将就”“求稳妥”的装饰。初看时让人误以为是自我精进的勋章,唯有亲历者才懂,衣袍之下裹着的是疲惫的灵魂:那些反复拉扯的思绪,是困住脚步的藤蔓;那些无意义的自我诘问,是消磨活力的暗流;那些对过往的追悔与对未来的焦虑,是一点点啃噬心神的蛀虫。
一路走来,我想要的确实很多。比如: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女儿优秀,写作梦想……
所以,我给自己画大饼,列清单,然后马不停蹄。
比如: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我买一万多买课程;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凭,我报老一个考研辅导班;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我给自己报了写作班;为了坚持天天听书,我买了“慈怀读书会员”,“帆书会员”“喜马拉雅会员”“微信读书会员”,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我买了很多很多的纸质书籍……
辅导班的老师们都是特别优秀的博士或者教授;写作班的同学们也很积极;家里堆积如山的书也是万里挑一……可是,说好每天坚持学英语初心,每天练习写作的初心,每天坚持听书读书的初心,却在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和马不停蹄中渐行渐远、甚至有些消磨殆尽。于是,我开始自责,焦虑和贬低自己。
其实反过来想,一路走来我都挺不错的,至少在我所在的小圈子是这样的。我总是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自己也舍得投资,一直跋涉在提升自我的路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优秀。更何况,我从未放弃过坚持学习,尽管没有当初预想的效率和收获。但“身兼数职”的我能力只有那么大,不可能要求去完成不太现实的事情,否则就是自寻烦恼。
三、我是如何从“内耗”里走来
长久的苦苦挣扎和不断自我救赎后,我似乎也看清了“内耗”的模样,并努力撕开了“内耗”的伪装。
我一个人出去旅行。看大千世界,品人间百味,最重要的是,扩大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我发现每一次遇到情绪的瓶颈时,我把自己站位放高一点后,仿佛一切都变得可以接受。比如:孩子们私藏手机,抽烟,打牌,甚至是自残抑郁时,我都会先告诉自己:“可以理解,没必要生气,因为他们是孩子”,然后我就能心态平和地去解决问题。
坚持读书写作。我发现坚持读书和写作,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行和自我救赎。对我而言,只要能坚持读书写作,我的心就是平静的,读书也是享受的,做事情也是快乐的。
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因为各种忙碌而很少读书写作,这段时间也是我极其浮躁内耗的日子。有多少次逼着自己拿起书本,可满心满眼都是焦虑和疲惫。坚持写作,就是自我反思,就是情绪梳理,就是自愈。2021、2022、2023那几年,我坚持每日日更,尽管写作质量可能不佳,但无论多么忙我都坚持输出,那段时间我不仅情绪稳定,还写出了近200万字,工作也挺出色,还参加了很多比赛,且都拿了名次。那些坚持写作的日子,似乎一点也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效率,相反,不管是工作还是别的,都得到了很多的认可。这几年没有写作的时光里,我似乎都在纠结、难过、自责,内心一片荒芜。
那些压根就不会发生的事情,那些让你辗转反侧的深夜,以及自欺欺人的“未雨绸缪”……都是在提醒你:你应该好好梳理梳理自己了,别让自己陷入“内耗”的漩涡。
生命可贵,请不要被“内耗”裹挟,还误将内耗当作对生活的郑重。请记住,真正的郑重,从来不是在原地自我拉扯,而是带着清醒的笃定向前迈步。
当“内耗”的衣袍渐渐褪去,露出内里的荒芜与疲惫,我才惊觉这场看似体面的消耗,早已偷走了我感知当下的能力,也磨平了奔赴热爱的勇气。未来,我一定脚踏实地,时时清理内心的荒芜,拔去情绪的杂草,清醒地生活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