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二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二

作者: 建业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0:17 被阅读0次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

  “道”总是没有名字(无法用一个概念来界定它),朴实无华的。

虽小,天下莫能臣。

  这样的“道”看似很渺小,但普天之下没有任何人能使它臣服(没人能够让天道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王侯将相如果能够因势利导,按照“道”的规律行事,那么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变得井然有序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的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才会使发生降雨,老百姓从没有特地去命令天地,却能够从中获益,自给自足。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要治理社会就需创立社会制度)创立制度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名份(人们有高低贵贱之分),然而有了名份之后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才能不遭遇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所以为人也好,治国也好,要像“道”一样。道对于天下而言,就要像是山谷间的小河对于江海一般。(虽然小,但它懂得适可而止,不去争夺“江海”的名份,正因如此,它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他汇入江海之后,也就自然成了江海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二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 虽小,天下莫能臣。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

  •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一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

  •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三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

  •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五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 《道德经》译注之三十四

    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 《道德经》译注之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

  •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二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二 【原文】 道 常 无 名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 《道德经》译注之二十二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 《道德经》译注(中)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译注之三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ya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