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星空推荐团推荐,文章系首发原创,文责自负。
和先生去了一趟青岛,事情办结后,决定在某商业广场就餐。
着急打道回府,匆匆望向琳琅满目的食店,“吃淮扬菜吧。”先生知道我心中所好,遂建议道。于是来到一家名为“大牌档”的店家门前。
“店名普通了点。”我咬文嚼字。“你没见着是那个牌字吗?”先生说。
此“牌”非彼“排”,一字之差,境界立升。
引导员是位老先生,戴黑色瓜皮帽,穿黑色马褂长裤,颇有古风,与之相应的还有老先生沉静淡然的表情。
在门外,只听店内传来拉着长调的传呼声:“有请丙桌,六号,上——座!”
心中的氛围渐起,进入店内,但见前台旁边有一桌,上置几个带蓝花的粗布包,里面包着什么东西。我喜欢那包,忍不住看了几眼,心里有一闪而过的疑问。
再入内,只听一曲婉转动听的弹唱传来。这是什么剧种?对戏曲孤陋寡闻的我在脑海中搜索着有限的知识内存。
随着先生的示意,我发现了弹唱的来处,只见店内一处高台,一男一女两位表演者均穿中式长衣,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正在自弹自唱,女子表情柔和、眉眼弯弯,男子面容沉静、气度从容。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呀,啊水下有红菱哪……”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动人心弦。苏州评弹——《太湖美》!我一下子想起来。熟悉的旋律,令人沉醉。
记忆里,在江苏常州上初中的时候,有两个女同学站在礼堂的台上,一个留齐耳短发,一个梳着马尾辫,我至今记得她们的名字和面貌,俩人唱的正是《太湖美》。
上菜的服务员在店内穿梭着,他们统一穿着淡黄色的中式褂,领口是青花瓷花纹。年轻的女服务员们梳两根长长的麻花辫,垂在胸前。
点了江米扣肉、金牌蜜汁藕、烤鸭包、老牌阳春面,还想要,服务员提醒道:“先吃着,不够再添吧。”菜上来后,看到那一大盘油润的江米扣肉,才明白服务员的好意。
还是那熟悉的蜜甜的味道,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南京的四年,特别是在无锡实习的两个月。那时在学校食堂就餐,实习期结束后,一同实习的同学都瘦了,只有我吃胖了。爱极了那带着甜味的四喜丸子,以及所有的都加了糖的菜。我是适合南方的,但毕业后终究听从父母的召唤回到山东老家,自此远离了我喜欢的南方菜。
如今,尝着很久没有吃过的淮扬菜,我说着“真甜”,却没有说“真好吃”。不知不觉,悄无声息,一切都在岁月的洗刷里淡去。
只有那份感觉还在,心依然是喜悦的。
吃饱喝足之余,环顾四周。所有的饭桌,都有就餐的人拿着手机在看。有一桌,是夫妻模样的两个中年人,女士在看手机,男士拿起一个似乎内盛米酒的小圆碗,举到女士面前,女士随之举起自己面前的小圆碗,与男士碰了碰杯子,两人都喝了一口,女士继续看手机,男士也拿出手机来看。
古朴的与现代的,远去的与拥有的,“牌”与“档”,一切都是那么相融相洽。在曲声冉冉里,一种悠长的情愫荡漾心间。
出店门时,见有一位戴蓝色头盔穿蓝色服装的外卖小哥,从前台旁边的桌子上,拿了那粗布花包匆匆地往外走,我初进门时的疑惑尽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