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课间十分钟,总藏着最解压的快乐——比如一场围绕“老公”展开的集体吐槽。话题一开场,大家对另一半的称呼就先热闹起来:有直呼其名的,有温柔喊“老公”的,也有带着点嗔怪说“我家那位”的,更有干脆调侃“我家那货”的。不管称呼怎么变,每个人提起自家先生,都像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故事。
最先抛出观点的同事说:“要嫁就嫁理科男!做事严谨有条理,效率还高。”这话刚落,小G老师立马摆手反对:“可别!我家那位就是大学理科老师,简直是‘钢铁直男’本男。”她吐槽,理科老公从不懂“迂回”,凡事都要分个一二三;自己生气想让他哄,门都没有;就连抱怨两句“好累”,对方只会掰着手指头数自己的活儿:“我也很累啊,今天做了A、B、C……”
旁边的W老师也跟着点头,说自家理科老公更是“情绪价值绝缘体”。“每次在单位受气,回家跟他学,甚至委屈得都快哭了,他要么假装没看见,要么凑过来一本正经分析:‘你看,这件事其实是你这边没做好……’想从他那儿要句安慰?比解数学题还难!”
既然理科男“不行”,有人又提议:“那文科男总该会提供情绪价值了吧?”这话刚说完,脾气火爆的Z老师“腾”地站起来:“我最有发言权!”——她老公是政法大学毕业生。“我老公——,除了会耍嘴,唉,动手能力基本为零。”她绘声绘色地讲起旧事:家里射灯坏了,她不在家时,老公直接打电话叫物业来换,花了冤枉钱;第二次射灯坏,她自己研究着就把线接好修好了;到第三次,老公又要叫物业,被她一个眼神制止,拉过来手把手教了半天,才总算把灯修好,她还得赶紧夸一句“你真能干”,给足面子。“你说,这文科老公,关键时候啥用不顶啊!”
吐槽还在继续,大家又琢磨起来:“难道就没有什么都会的完美老公?”Z老师立马讲起同学的例子:“我同学老公可厉害了,家电坏了能修,家里脏了能扫,做饭更是一绝,每次旅游还提前烙锅盔给她带着。”可即便这样,同学仍有不满——老公太宅,除了在家研究家务、琢磨美食,连门都不爱出,更别提社交了。
这时候,C老师分享的“婚姻感悟”让大家眼前一亮。她说以前自己太勤快,什么活儿都包,累得够呛;现在人到中年想通了,专门“训练”老公干活。她举了个例子:有次夫妻俩要赶早班飞机,前一晚在婆婆家待到九点多,她提醒老公回家收拾行李,老公却不当回事,磨蹭到十一点才到家。C老师没生气,当晚直接睡觉,第二天早上也慢悠悠的,硬是让飞机延误,只能改签。“我老公气得说不出话,从那以后再也不敢磨蹭,现在家里家务基本都是他包了!”听着这话,大家都忍不住羡慕,说C老师活得最通透。
眼看上课铃要响,吐槽还没尽兴,不过大家也达成了共识:自家另一半虽然有一堆“不足”,可少则十几年、多则二十几年,日子也都过来了。
哦,我自己,那也有自己的小技巧:现在不管老公做什么,只要做得好,肯定使劲夸;就算做得不完美,比如做饭、打扫卫生没达到预期,我也会“昧着良心”夸——“老公你真能干!”“老公你太勤快了!”毕竟,嘴巴越甜,自己就能越“懒”,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