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鹿艺海
他的传统服饰文化情怀

他的传统服饰文化情怀

作者: a64b341de942 | 来源:发表于2017-06-02 11:08 被阅读16次

文/六子

“任何传统手艺都面临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现状。国家可能会扶持一些行将消亡的非遗品类,但大多数还是由市场决定其生存的前途,作为手艺人,与时俱进的传承并予以发扬才是对传统的尊重”——庄彦军

庄彦军,【MANTUNTUN慢吞吞】服饰品牌创始人及首席设计总监。70年代初就被杭州市艺校招纳,从懵懂的十来岁起,耳濡目染的是传统戏曲的韵律。七十年代末,庄彦军师从中国美院徐永祥教授学习油画,又跟着省艺校陈天问、杭州歌舞团程雏学习舞台美术,扎实的美术基本功练就了对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理解能力。

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凭借着这些积淀,庄彦军于1991年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品牌[MANTUNTUN慢吞吞服饰],其生产的高端丝绸服饰产品,远销美欧等发达国家;其设计的真丝手缋衬衫被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阿玛尼选中并贴牌订购,同时也作为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主持人的私人设计顾问。庄彦军在1995年至2010年期间任杭州工艺美术学会、协会理事,多次为中国丝绸博物馆设计丝绸礼服并走出国门展示。

第一篇【丝毯梦】

画画的人从来就是不太安分。80年代,庄彦军迷上了丝绸之路的佛教绘画。他先后20余次远赴敦煌,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深深震撼了他,这也给他今后的事业埋下了伏笔,似乎这辈子要和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结缘了。

90年代,趁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他毅然舍弃铁饭碗,从机关单位辞职下海创业。恰巧当时的敦煌市工艺美术社邀请他帮助设计旅游文化产品,他因此开始考虑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艺术如何接轨旅游事业。敦煌当时所有的旅游纪念品几乎都是临摹的壁画和波斯毯。庄彦军自小出生在南方丝绸之都——杭州,看着名贵的蚕丝被踩在脚下,且图案都是波斯、日系风格为主,心里不是滋味,萌生了让丝织毯变为精美的画卷挂在墙上的念头。于是说服了杭州地毯厂的两位师傅,招募了一批曾在杭嘉湖丝毯厂工作过的熟练织工,就这样开始了丝织挂毯的创作。

早期的作品都是小幅的敦煌题材佛像。由于对质量和工艺要求较高,导致丝毯成本接近当时的市场零售价,市场销量难以扩大。一次偶然机会,庄彦军的丝织挂毯被台湾霍克艺术公司看中,开始陆续批量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被艺术丝毯的技术要求磨练的日趋成熟,不断的织出敦煌伎乐长卷、五牛图长卷、敦煌藻井图、反弹琵琶图等一系列敦煌题材和传统绘画作品,庄彦军萌生了做一副丝毯精品巨作的念头。

半年后,庄彦军召集了十几个有着多年丝毯编织经验的女工组成团队,日夜交替,用了一年半时间,克服了大型人物挂毯易走形,色调渐变单一的种种难关,终于完成了一幅3.8X3.5m总面积有143平方英尺,由573万个颜色结点构成的手工编织丝毯巨作——《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

庄彦军多次拒绝了海外收购。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应该把自己最有价值的作品留在文化发源地。因为在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梦想,比如情怀,比如责任……。

丝织挂毯属于劳动密集型,而且是非常费眼力的青春饭,终因后继乏人以及生产成本过高而被迫关闭。庄彦军知道,每天踩着自行车来回工厂几十公里的那些岁月里,静心编织的是他的丝绸梦想。

第二篇【丝绸缋】

话说老庄折腾完丝毯,把自己多年的积蓄耗尽时,接到敦煌朋友的电话,要求提供点丝绸围巾作为旅游产品。老庄遍寻杭州的丝绸围巾,发现不是图案老旧就是仿真丝产品泛滥,好不容易托朋友打听到有人在家做手工扎染。老庄立刻上门拜访,被手工扎染变换出的迷幻色彩所吸引,购得几十块邮去敦煌,不料大受欢迎。

客户第二次要求追加定制几百条时,那人却因缺少资金和人力,产能受限来不及做。老庄当机立断,投资建厂,招募工人,开始了丝绸艺术的另一条探寻之路。

由于扎染受工艺技术的影响,在图案表现力不尽完善。为了克服这个缺陷,老庄翻阅了大量资料,并从一本欧洲出版的丝绸手绘书籍中了解到欧洲保留了中国的丝绸手绘并将此发扬。

中国古时称“手绘”为“手缋”。《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中,就规定“衣画而裳绣”;汉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上也发现了手缋的衣服。丝绸手绘有悠久的历史,如何让这一传统工艺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老庄一直思索的问题。

现代手绘的原理就如同蜡染,防染剂是关键。用热融蜡很难控制线条的精细程度,进口防染剂又买不到。老庄于是研究起了防染剂的配方,经无数次的试验,终于调制出了合适的防染剂并且可以调配出各种颜色。这种防染剂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设计所要求达到的线条并解决隔离水性染料的渗透问题。

于是,老庄自己设计生产了一批敦煌图案的丝绸手绘围巾。首批订单一千条围巾在敦煌一天就被日本游客全部买完。

丝绸手绘的颜料和色牢度说的通俗点就是和印花丝绸没啥区别,只不过印花是靠机械,手绘是手工绘画,后处理和现代丝绸的染整工序是一样的。手绘的工序如下:1、设计图稿,放大样;2、根据底稿铺上丝绸面料,用防染剂描绘。线条颜色根据要求调制;3、用丝绸的中性或酸性染料上色,丝绸具有宣纸的渗透功能,色彩变化丰富;4、晾干后送染整厂高温固色;5、水洗干燥;6、裁剪,滚边;7、质检,包装成品。

丝绸手绘由于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传统制作工艺,在2003年被杭州市列为重点工艺美术保护项目。1995至2010年,从单纯的手绘到服装成衣,老庄折腾出了一个丝绸手绘的热潮,大部分产品直接销往国外。好的手绘产品就如同瓷器,受天气、环境、工艺的影响成品率一直不高,手工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制约好产品的发展前景。有时候一块好好的手绘因为一点灰尘或色分子,在高温固色时受潮而发色,成品只能报废。真丝手绘产品的成品率最高在60%左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个性倔强的庄彦军,一直在做着与众不同的事情。这个由年轻变为老头的家伙目前正在演绎传统旗袍与时尚的碰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从不做廉价的丝绸产品,我的老师都走了,突然发现自己变老家伙了,而且比老师更固执!”

第三篇【旗袍庄】

旗袍有一种独特的美,符合中国人得体的美。

旗袍是美的,这种不管在民国时期还是今后漫长的现代中西文化交融时期,它都将以这一形态深受人们喜爱。而庄彦军经过深入的研究,把旗袍的美做到一种合乎客观规律,又合乎主观目的,同时又能使人产生快感或是精神愉悦,或是产生崇高的情趣,令人喜爱的感性生活。

做旗袍需要一定的美学修养,庄彦军说:爱绘画爱美术,它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当你学会了它,你就会客观的观察物体,学会遵循比例,学会比较深浅冷暖,学会了疏密的控制,还懂得了表象和意境,生活中太多的美是来自大自然,客观理性的分析,加主观的表现形式,相互印证对美学的探索和心得,不断的创作出属于个性灵魂的本质,这才是灵长类动物该干的事。

一件旗袍是否具有美感,第一要素是合体,不合体的旗袍穿出去,那是丢面子的事情,这是我们的传统规制里约定俗成的。

旗袍的经典在于合体,这个合体不是普通概念的胸、腰、臀围的合体。庄彦军说:“如果你还停留在这三个部位的合体意识上,说明你是外行或者学业不精。一件旗袍的合体需要有40多个数据采集点,如果说市面上能买到这40多个数据都符合你的旗袍,那概率你自己去算,比中几个亿的大奖都难。”

俗话说量体裁衣,合体的旗袍重要的是量体,庄彦军对量体尺寸有着在自己的标准和理解。

他们测量的很多都是从肩颈处作为基准点:1、衣长;2、胸高;3、胸间距(BP点);4、胸围;5、腰围;6、前腰节长;7、后腰节长;8、前腰左右长等28个尺寸测量,这28个尺寸测量数据是人体制作旗袍所需的70%的数据,有了这些数据,也就保证了70%的尺寸符合了客户的个体。

旗袍不是一件普通的款式,是文化,这个文化凝聚了太多的黄河文明。论款式是最简单的,简单到了极简。但正是这种极简,才形成了各个要素都必须极其精准的表示及叙述,所以她又是最难的。她没你想象那么简单,又没你想象那么难。

庄彦军说:“我还要继续学习,会把绘画进行到底。虽然绘画养不活我和我的家人,退而求其次,我揍服装,我专门为女人揍旗袍吧,我把每一个来定制旗袍的美女都幻想成自己的老婆,设计的尽量完美点再完美点,我没有祖传只有自传但我一定会干好的。”

至此,已介绍完【慢吞吞】设计师庄彦军的三部曲,帮你了解作为一个传统服饰设计师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慢吞吞】品牌所倡导的服饰文化和价值理念。

慢吞吞❤️旗袍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的传统服饰文化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ce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