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潜山水吼白马潭徐氏宗祠

潜山水吼白马潭徐氏宗祠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5-05-21 08:14 被阅读0次

5月中旬,往潜山,骑行访白马潭徐氏宗祠,也即本县徐氏本支族系宗祠。对徐氏渊源、本支系源流,以及白马潭徐氏宗祠有了初步的了解。现梳理整编,并附录有关碑刻全文。对有欲了解徐氏渊源的徐氏宗亲们,可在此方便阅读考寻。另可搜读我去年四月写的《拜谒中华徐氏始祖陵》一文。

上5图:山东郯城县中华徐氏始祖陵(2024.4.18)

徐氏徐族,溯自唐虞,始祖伯益。徐国君一世祖,即徐姓氏一世祖为若木。后,徐氏子民南渡江淮,播迁浙赣,继而南徙闽粤,西迁秦楚,广布四地。

潜阳徐氏,是偃王次子宝衡之裔,始居郯城。2024年4月,本人曾到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去拜谒了“中华徐氏始祖陵”所在地“豹公墩”。后,下传子孙迁浙姑蔑(今浙江龙游),又迁赣凰冈。后,其裔大部越江而居皖西南之潜、怀、桐、庐等地。

潜阳徐氏,多出凰冈。凰冈十世,三公世衡之裔,则六(梅牖)梅公经池州迁潜,后裔分居潜山鸡子河、岳西闵山、中关,裔约万人,称鸡子河徐。

清同治四年,潜山徐氏已共议统派。明清时期,潜阳徐裔建支祠九座。民国六年,合修祖祠于县城东,堂号“敦睦”。惜乎岁月沧桑,宗祠十毁其九,仅存德一公祠于岳西四望山麓。

公元二零零五年,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首倡建祠,岳、桐、怀、宜诸地宗亲闻声响应,多次共商,最终选址潜山之水吼马潭。二零一零年夏,工程正式启动。越三秋两春,壬辰冬至(公元二零一二年壬辰冬至),新祠告竣。新祠依山而建,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近二千平米。

自兹,潜阳添胜景,吾徐铸丰碑。祖灵得以奉安,宗亲聚之有所。溯渊源,扬祖德,崇仁义,敦教化,善莫大焉!

2022年进行过首次修缮。

其中,“鸡子河徐”中的“鸡子河”,具体是在潜山哪里?有了解的宗亲,望留言相告。

另提到岳西四望山麓存德一公祠,经了解,四望山位于岳西县田头乡,其以西约7公里处有“徐家祠堂”,应就是德一公祠,有机会当去看看!

上6图:白马潭徐氏宗祠

附录《潜山徐氏渊流简介》、《重修潜山徐氏祠堂记》碑文:

《潜山徐氏渊流简介》

皇皇徐族,源远流长。四千余载,溯自唐虞。始祖伯益,尧舜重臣,东夷部落首领,佐禹治水有功。夏禹禅让,不受而避于箕山。启怀其德,封其次子若木于徐国,后裔以国为氏。徐国领地,北起鲁南之曲阜、费县、郯城,南至苏皖之彭城、下邳、泗州。国力强盛,雄踞东方。徐国君侯,从若木下传至三十五世偃王,广行仁义,国力更盛。地方五百余里,朝者三十六国。周穆王惧而伐之。偃不忍害其民,北走彭城,仁义让国,民随之者逾万,堪称古代君侯之典范。后长子宝宗继位,续传至四十四代章禹。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为吴所并。徐国与夏、商、周三朝并存,延续1600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之诸侯古国,同时使东夷之古徐文化逐渐发展成中华文化本源之一。徐被吴兼并后,子民纷纷南渡江淮,播迁浙赣,继而南徙闽粤,西迁秦楚,遍布华夏,推动着华夏文明向南方发展。

潜阳徐氏,是偃王次子宝衡之裔,始居郯城,生生不息,传至六十二世洎公。西汉末,任江夏太守,迁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因避王莽之乱,于阳朔二年,渡江居姑蔑(今浙江龙游),为迁浙始祖,传至九十七世密公,字布卿,号行甫,唐末进士,后唐侍郎,解组南还时,见江西凰冈山川秀丽而定居,为迁赣开基之祖。密公一子七孙,三、六、七孙留凰冈,余返龙泉,传至宋元,人文昌盛,已成望族,裔孙逐渐外迁。三公之裔,大部越江而居皖西南之潜、怀、桐、庐,裔逾十万。六公之裔,则居江北之岳西、宿松和江南之东至,裔近两万。七公之裔,多居赣北之都昌、彭泽、湖口及皖西南之望、宿、太,裔约十万。凰冈世系,唐末至今,一千一百余年,传四十余世,裔遍海内外,人逾三十万,已成中华徐氏一大支派。

潜阳徐氏,多出凰冈。元末,为避战乱,凰冈十世,三公世衡之裔,则六(梅牖)、则七(文牖)、则一(竹牖)渡江北徙,最后迁居潜山等地。梅公经池州迁潜,后裔分居潜山鸡子河、岳西闵山、中关,裔约万人,称鸡子河徐。文公系梅公胞弟,迁潜山城内三牌楼,复迁延寿寺九都,聚居余井、源潭、梅城等地,裔逾六万,称九都徐。竹公系梅、文之堂兄,迁潜山黄鹤塘,后徙沙河,裔孙聚居源潭、槎水及桐、怀、安庆等地,裔约五万,称沙河徐。凰冈十一世,六公叔离之裔德一公,元迁潜山西街截步桥,复迁岳西岩上徐家畈,裔数千,称岩上徐。凰冈十一世,六公叔离之裔万三公,系德一堂弟,明居潜山,清初迁岳西上清,裔数千,称上清徐。除上述五大支系外,尚有其他支系族裔定居于潜。至今,潜阳徐氏已逾十万之众。七百年来,人文荟萃,群星璀璨。明清两代,曾出礼部尚书、布政使、内阁中书、提举、守备、知府、知县和义民孝子。近代也涌现将军、院士、艺术家和政、企精英。他们不仅为国家为民族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也为家族团结振兴做出了榜样。清同治四年,潜山徐氏已共议统派。民国六年,又共建宗祠于县城东门内。惜乎原祠已毁,今重建宗祠于马潭,以永续箕裘,光大祖德,千载承荫,万古流芳。

潜山徐氏宗祠建设委员会,公元二零一二年壬辰冬至。

《重修潜山徐氏祠堂记》

古皖潜阳,山川壮美。地连吴楚,水分江淮。元明之际,凰冈徐氏密公之裔,梅、文、竹、德、万诸公先后辗转迁来,环天柱而生息,沐皖潜以炽昌。七百年来,瓜瓞绵延,已成望族,人文蔚起,裔遍九州。为追念祖恩,明清时期,潜阳徐裔建支祠九座。民国六年,合修祖祠于县城东,堂号“敦睦”,规模宏伟,栋宇辉煌,近映湖光,远迎塔影,宗亲共享祭祀聚族之乐。惜乎岁月沧桑,宗祠十毁其九,仅存德一公祠于岳西四望山麓。

祠堂乃妥侑先灵之圣地,联宗睦族之殿堂。重建徐氏宗祠,是潜阳徐氏宗亲之夙愿。欣逢盛世,政通人和,社会安定,文化复兴。公元二零零五年,潜山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首倡建祠,岳、桐、怀、宜诸地宗亲闻声响应,多次共商,最终选址潜山之水吼马潭。

马潭地处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青水秀,茂林修竹。祠址砂环水抱,聚气藏风。斯地可奠千秋之伟业,兴百世之荣昌。二零零九年冬,各支宗亲代表,汇聚一堂,共襄盛举。成立宗祠筹建委员会,设工程、筹资、文秘等组,负责建祠事宜。二零一零年夏,工程正式启动。执事诸君,竭忠尽智,鸠工庀材,任劳任怨;十方宗亲,热情高涨,戮力同心,踊跃捐款。其间佳话频传,义举频添。越三秋两春,壬辰冬至,新祠告竣。

新祠依山而建,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近二千平米。徽风皖韵,富丽堂皇,鸟革翚飞,流水溢彩。集古典之精华,展当代之雄风。神堂庄严肃穆,神主端供,宫灯辉映。中厅气势恢宏,匾额高悬,新联雅陈。碑廊镌刻精致,意蕴深䆳,翰墨馨香。前厅飞檐翘角,脊镶异兽珍禽。门前双狮拱卫,戏楼丝竹和鸣。远眺案山重重,云蒸霞蔚;近观潜水悠悠,源清流洁。济广高速,风驰电掣其后,寓鹏程之万里;潜水漂流,簰歌互答于前,羡人间之宫阙。自兹,潜阳添胜景,吾徐铸丰碑。祖灵得以奉安,宗亲聚之有所。溯渊源,扬祖德,崇仁义,敦教化,善莫大焉!

天柱巍巍,祠宇皇皇。东海之风,世泽绵长。

潜山徐氏宗祠建设委员会,公元二零一二年壬辰冬至。

(2025.5.10)

上9图:白马潭环境

相关文章

  • 观摩操氏、储氏宗祠,谈我陸陈氏宗祠筹谋……

    操氏宗祠 源潭操氏宗祠,坐落于源潭镇二里半边近,操家老屋。这块操氏总人口1万8千余人,宗祠五开间,三进。建筑招标7...

  • 罗定三达祖庙(梁氏大宗祠)

    罗定三达祖庙(梁氏大宗祠) 罗定三达祖庙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素龙街潭井村,是罗定梁氏大宗祠整体建筑的组成部分。梁...

  • 古村深处有祠堂

    重新修建过的《徐氏宗祠》,依然座落在杜徐岙村委那里,坐北朝南。正门的上方,一块红底金字的长方形匾上,镌刻着《徐氏宗...

  • 文化 | 时氏宗祠对联

    文化 | 时氏宗祠对联 任何一个宗族的宗祠具有辉煌与传统、同时也是宗族的象征。那么关于时氏宗祠对联有哪些,下...

  • 腾冲(四)

    第七天:在和顺古城逛几个收费景点,刘氏宗祠170年历史 李氏宗祠:透过李氏宗祠看腾冲 艾思奇纪念馆,毛主席评价他学...

  • 黄氏家族“黄氏宗祠”开始动土筹建

    黄庄村“黄氏宗祠‘’经过黄氏家族成员多次的酝酿和策划,成立了“黄氏宗祠”重建筹委会,并于2017年12月2...

  • 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位于沅陵县七甲坪镇伍家湾社区,系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姓是七甲坪的大姓,其祖先原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位...

  • 次韵和汪老师《潜阳汪氏一本堂新祠竣工庆典》致贺

    坐落于油坝乡东店村(原洪湖村)的潜阳汪氏一本堂宗祠已经竣工,10月6日举办竣工庆典。 【四支】 风...

  • 一江辰水碧,千年满公祠

    一江辰水碧,千年满公祠 ——麻阳兰里镇满氏宗祠游记。 满氏宗祠,座落于麻阳县兰里镇,距县城14公里。宗祠始建于明万...

  • 罗定三达祖庙

    罗定三达祖庙 ——立群 罗定三达祖庙坐落于广东省罗定市素龙街潭井村。三达祖庙是罗定梁氏大宗祠整体建筑的组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潜山水吼白马潭徐氏宗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fu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