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曾得到县内外兄弟学校的众多赞誉,甚至还被市局引领到市外,有学者专门前来学习观摩。202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培育单位”,学校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领航县域劳动教育。师生在基地内交流、学习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精神,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成果唤化出了学生灿烂的笑脸。“一份劳动责任田,拓宽教育新渠道”曾在“央视频”“甘肃网”等媒体予以报道。
五月、应该是万木始荣的季节,黄土地也逐渐被绿色覆盖。而我今日看到的却是一片萧凉,规划后的土地上略微占缀了几珠独苗,西瓜地沟、棱那么分明,梨园、桃园树木干涩地竖立着,叶片有气无力地看着菜地,一切显得那么突兀、孤单,而大部分地还是黄土占据。菜由工人一块一块种植,边种边灌水。询问原因一是安排了没人干,二是灌水不能及时跟进。劳动教育是没人干还是安排不合理,还是其他原因。劳动教育重在教授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和劳动品格。这样的事没人干还提什么“五育融合”“五育并举”,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承想,那么大的地,为什么不是由师生共同完成,规划合理后师生是乐于劳动体验的。特别是部分孩子在家中也学会了种菜,我们何不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呢,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共同耕耘本班的“自留地”“责任田”呢?正如一位老师说的,学生中什么样有人都有,有些人学习好,有些人体育好,有些人艺术好,但也有些孩子在劳动方面也是有天赋的,何不放手一试呢?他还给我列举了他参加工作后种植自己“责任田”的故事。同样的相邻的地,同事的菜绿油油的,而自己的就是不行,原因就在于自己不擅长于劳动,但自己的特长是教学。五根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学生也一样。五育是并行的,没有轻重,我们更不难歧视“劳育”,忽视“劳育”。
面对学业的压力,我们更应该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放松、体验不一样的学习,并通过劳动实践进一步感受父母的艰辛,劳动的伟大,进而激发学习内动力。劳动实践基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场所,不能是找人种、管,学生看、夸的基地。更不能只挂牌子,不注重内涵实践,只有形而无“韵”的面子工程。
劳动是辛苦,可但学生品尝桃李梨杏、黄瓜、西红柿等劳动果实,在基地内用自己双手种植的蔬菜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时他们还在乎满脸的汗水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劳而获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在亲身实践时却又打折扣、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呢?“两手抓、两手硬”只是表面文章,而不能落实到实际教育中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