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记》新采130:郊特牲·大型祭祀到底在干啥

《礼记》新采130:郊特牲·大型祭祀到底在干啥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5-02-11 11:29 被阅读0次

《礼记》新采130:郊特牲·大行祭祀到底在干啥

孔子讲:“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意思是说,不该你祭祀的鬼神,腆着脸去祭祀,这是在“哄鬼”,是不会受到鬼神的福佑的,是谄媚者才会有的愚蠢之行。

鲁国大夫季氏准备僭越行旅祭泰山之礼,要知道这是天子巡狩四方时才能搞的祭祀。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有是季氏的家宰,孔子希望冉有能阻止季氏的这一非礼行动,冉有表示自己无能为力。孔子说:“曾谓泰山之神不如林放乎”——难道泰山之神在知礼方面还不如林放这个人吗?言外之意是说,季氏这种于礼不合的旅祭,泰山之神是不会接受的,更不会护佑这种非礼旅祭的僭越之人。

林放是谁?就是那个向孔子讨问“礼之根本”的潜心学礼者。

天子无私事,由天子主导的祭祀都是大型祭祀,大型祭祀无不是为了天下万民。像季氏那样出于一己私心僭越而行的祭祀,从根子上已经出了问题,又怎能达到护佑天下万民的效果呢?

古之天子举行的大型祭祀有三种,分别是巡狩四方时在名山举行的旅祭,在南郊举行的郊祭(祭天)和年底举行的大蜡之祭。

(一)旅祭名山

天子适四方,先柴。

天子到四方巡狩,经过地方上的名山一定先燔柴祭天(这是合乎礼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代表天对天下负责,自然要到自己的四方土地上视察、指导一下工作。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方的名山上燔柴祭天。表明自己对天负责,受天委托管理天下。然后再检查诸侯管理封地的成效。

天子敬畏于天,诸侯敬畏于天子。

(二)郊祭

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

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

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

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泛扫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

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郊外祭天,是为了迎接“冬至”的到来,是为了全面酬谢上天诸神而重点答谢日神,选择在南郊举行,是择就南方阳位。扫地而祭(不专门设坛),因为再高的坛无法与天相配,索性顺其自然示以质朴。所用的器皿都是陶制的质朴之器,这是在效法天地的自然之性。祭天在南郊,所以祭天叫作“郊”。祭天的牺牲用赤色牛犊,这是因为周代崇尚赤色。用牛犊作牺牲,是为了凸显天子的赤子赤城。

郊祭之所以选用地支为辛的日子,是因为周代的第一次郊礼是在冬至,那天恰巧是辛日(后人就因袭了下来)。

占卜确定郊祭的日子,一定先告祭于始祖之庙,然后才在父庙牌位前用龟占卜,以表示尊重先祖、亲泽先父之义。卜人占卜那天,天子立于泽宫,亲自聆听有司宣布注意事项,以表示天子也要接受教诲约束之义。天子从泽宫回来,在王宫的库门之内重申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此告诫百官。然后在太庙内重申这些注意事项,旨在告诫百姓。

郊祭那天,天子头戴皮弁听取官员报告郊祭的准备情况,这是向民众表明对君上要格外尊敬。郊祭道路两旁,谁家即便死了人也不可哭丧,不敢披麻戴孝。道路要经过打扫、铺上新土,沿途乡间田畦的两端自发点起火炬,这些都无须下命令,是民众受天子影响后的自发行动。

郊祭那天,天子身穿绘有日、月、星辰图案的礼服以效法上天,头上戴冕,冕的前端垂着十二条贯有珠玉的流苏,这是效法天数十二之义。天子乘的车子不加装饰,这是在彰显以质朴为贵。车上的旗子有十二根飘带,上面画着龙和日、月的图案,是取法上天之义。上天垂示各种法象,圣人一一效法,郊天之祭,就是为了彰明、凸显天道的重要性。

祭天的牛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便使用,那就用准备祭社稷的牛来代替。祭天所用的牛必须在专门的牛舍中精心饲养三个月,而祭社稷所用的牛只要有所准备就可以了。由此可见,祭祀天神和祭祀人鬼是有区别的,万物的本源在天,世人的本源在先祖,这就是祭天时为什么要以祖配之的原因。郊天之祭,就是一次对天、对始祖的酬谢回报。

郊祭于天,说到底就是一场全民教化。祭天以祖配之,就是以天子为表率,将生万物的天和生“我”的祖连缀起来,建立起来一条彼此感恩的链条。人人心中有所敬畏,人人心怀感恩,共建和谐、美好社会。

(三)蜡祭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

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草木归其泽。”

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

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耆氏开始才有蜡祭。蜡字的含义,从词源上来讲,就是“索”的意思,具体讲就是十二月农事终了时,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找来祭祀大飨一番。

大蜡之祭,主要祭始创农业的先啬(神农),而后祭发展农业的司啬(后稷),祭百谷之种神,祭主管农事的报啬(田关)之神。祭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一一酬谢报答。迎接猫神加以祭祀,是因为猫帮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迎接虎神加以祭祀,是因为虎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于农事有益。

蜡祭的祝祠说:“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各得其所,不要妨害庄稼。”

天子戴皮弃、着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预示为庄稼送终——使之终有结果。腰系葛带,手执榛杖,礼数较之丧礼略有降低。就蜡祭的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的助祭者,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清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秋季丰收时草木黄落,以服象征其色,图个好彩头。

大罗氏是负责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出示鹿和女子给使者看,并且要他们捎话告诫国君:“喜好田猎、美色的人一定会亡国。天子种的瓜、果,只在祭祀时取用,其种子和收益并不收回收藏(以免自上而下形成与民争利的风气)。”

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成不好,就不举行八蜡之祭,以示谨慎使用民众钱财。东南西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庆祝一番,紧张劳作一年后稍适放松。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之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公干。

“民以食为天”,所以,天下以农为本。天子就是代天保障万民吃饱饭的人,蜡祭其实就是天子带领万民感谢引发“吃饱饭”结果的各种鬼神。

吃不饱饭时,蜡祭就免了,先民们务实得很!

相关文章

  • 大话腊八

    历史背景: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 第052篇|过了腊八就是年

    ✿|文化丰富着美好的人间烟火 腊八节在民间的隆重传俗,也是儒释道文化的和谐融合。 《礼记·郊特牲...

  • 丘(古代区划田地、政区的单位名)

    主语: 《管子·小匡》:“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礼记·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宋 叶适 《兵总论一...

  • 祭祀献牲

    昨天中元节,堂妹发视频她婆婆家献牲祭祀,让我想起老家那些献牲的情景来。 献牲的风俗古来就有,古代依阶级等级不同,在...

  • 祭祀忘牲

    鲁国的公索氏将要去家庙祭祀祖先时,却把为祭祀准备的三牲丢失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就说:“公索氏不到三年,必会灭亡...

  • 《特牲馈食礼》写了什么?

    1、《特牲馈食礼》的主要内容? 这是诸侯的士(不是天子的士)在祖庙祭祀祖祢的礼仪。 其主要流程为:占卜举行祭祀的时...

  • 各归其位

    腊辞《礼记.效特牲》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hè)! 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译文:土,返回它的原处!水,回到它的沟...

  • 七绝·除夕

    三牲腊酒祭宗风, 碌碌春秋又几程。 旧岁新时千古续, 此年此夜最多情。 注释:又到了三牲腊酒祭祀祖先的时候, 忙忙...

  • “我”是刑器(算不上武器),“I”是手

    character是特牲,word是诺言。

  • 学习《诗经•唐风•扬之水》(五)

    《毛诗传》说“襮,领也。诸侯绣黼丹朱中衣。”诸侯绣斧形纹饰在“丹朱中衣”上。 “丹朱中衣”是什么衣? 《礼记•郊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新采130:郊特牲·大型祭祀到底在干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ofp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