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秒换网CEO炮哥的邀请,让我做今天晚上的主题分享。那么,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我这些年创业过程当中的一些失败的经验。
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从2010年正式开始创业,那年的五月,我从原先的房地产行业出来,做了一个销售代理公司,2013年转型进入互联网,包括到今天做这个健康领域,还有跟朋友合伙做餐饮方面的管理。
我在2013年转型进入互联网以后,被很多这种所谓的“创业梦想”充斥着,什么天使投资啊,什么IPO啊,什么ABC轮投资啊,当时让我觉得找投资,上市敲钟这一切都是很顺其自然,很容易的事。但今天回想起来,我觉得还是非常遥远的。别人经常讲要坚持要坚持,回想这几年的种种创业经历,我相信大多数的创业者都有这种感受,其实没有什么坚持,全是死扛。
每次创业转型,包括我去年结束掉一个我的社区O2O的互联网项目以后,我的朋友包括家里人都劝我好好的找一份工作,说就凭你的这个能力,找个几十万年薪的工作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还是非常的不甘心,所以我还是继续选择重新创业,再去做。
我目前的新项目主要是从事健康领域。我做了一款专注于眼睛护理的产品,另外跟朋友在做消费升级的事儿,就是做一个酒吧加烧烤的一个串吧。
这就是我个人的一个简单介绍,那实际上今天我来更愿意分享我创业失败的经历。我之前创业失败有一些共性,比如我在做互联网社群这个项目的时候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觉得第一个可能是贪婪,就是在那个阶段的时候,我想做很多事情,社区O2O这个项目,我希望给物业公司、业主包括商家搭建一个平台,能够实现多方共赢。我一方面做人与服务,一方面做社区电商,还做邻里社交,于是我朋友就说,那你不是把人与服务、人与商品、人与人的事情全干了吗?百度是做人与信息的,阿里是做人与商品的,而腾迅是做人与人交流的,你想把这个几个巨头的事儿都干下来,肯定是不靠谱。我当时不觉得,如今回想一下,确实如此。人越贪婪,所选择的切入点越多的话,就会导致你失去焦点,树敌太多,无暇应付。
就像滴滴打车,它为什么是从打车软件入手,再去做专车快车,再做出行领域其他的一切。如果它一上来把这些事全都做了的话,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滴滴了。
第二个我觉得跟我们的眼界有关,就是目光短浅了。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有钱难买早知道,就是没有对于未来市场一个很好的把握和判断。我们会看到现在这种创业浪潮当中,项目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当我们有个好的创意,我们就认为我们该去创业了,创业就能够拿到天使投资,得到资本的青睐,最后就能做出一个伟大的事业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我最近见过不少的投资人,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如果你找到一个创业想法去创业,你要足够的锐利,应该先专注于某一个小的领域,然后再通过创新,包括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把它做起来,然后再去想以后的发展。我们往往看不到未来是什么样的,就只考虑到眼前,也没考虑到市场的变化,我觉得这是我创业失败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我觉得在创业过程当中,需要有一些放弃的勇气,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项目你筹划、运作了三个月都没有什么起色,或者说方向都还不明确,找不到我们所说的那个锐利的点,那我们就应该果断放弃。而我当时想着可能挺一挺就好了,然后不断运用“添油”战术,一直不断的再加点柴火,加点柴火,希望挺过那个坎!当时我做社区O2O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有投资人愿意投资,但是实际上我们对自己的项目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估,就算当时有投资人投了钱,今天做的项目也不一定成功。如果我们能提早结束几个月,那可能会省下一笔不小的钱,那个时候我公司一个月的运营成本将近二十五万左右,如果我能提前半年结束就不会兜这么大一个圈子了。
第四个失败的原因我觉得是合伙人的选择。我从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做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和营销策划公司,当时我几个朋友都是这个领域的人,然后我就想着大家凑一起干点事儿吧,就这样开始创业了,后来转型到互联网以后,我才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好兄弟或者性格相近的朋友,我觉得不一定要一起创业,大家做朋友就挺好,所以我现在对于好朋友好兄弟创业这件事不是太看好,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创业我们要找的是跟你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合伙人,性格、能力相近的人在一起创业还是会有短板。
根据我失败的经历,我总结出创业的五大法则就是:道相同,技互补,定规则,分好钱,多包容。
我觉得合伙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道相同,大家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能够彼此认同,怀揣同样的信仰,都是为了做事而不是只看到短期的利益,不想长远的发展,我说的这个“道相同”,就是是价值观上的一致。
第二个“技互补”,其实就是能力的互补。我自定义我是一个销售型的创业者,销售型的创业者比较能讲,比较外向,但可能找来的合伙人跟他自己一样,所以可能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其他的方面有缺陷或者短板。
第三是“定规则”。再好的兄弟,再好的朋友,再好的同学,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真的走到一起创业,还是要杜绝草莽的情况,不能光靠江湖义气,应该提前把规则制定好。公司内部除了股东协议和企业章程以外,我觉得作为几个创始合伙人,我们应该有一张白纸条,事先讲好,如果说将来亏钱了怎么办?或者以后大家有分歧了有人要退出怎么办?这些都要事先定一套规则。
第四个是“分好钱”。很多合伙人早期的时候大家还能苦中作乐,但是往往在企业有了一点营收,看到账面上有点钱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分歧,这个时候就要分好钱,定好约定,公司长期发展的储备资金我们要留多少?公司盈利了怎么去分红?怎么去领工资?分好钱,其实也就是分好责任、义务。千万不能模糊不清,这样实际上对企业来讲,特别是早期的创业企业会有比较大的消耗。
那最后我觉得创始合伙人应该都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在遇到分歧、短板和挫折的时候能够多包容,多理解多支持。
作为创业者,我们做的事儿要对社会有价值,对大众有贡献,而不是单纯的想着赚钱。往往从生意的角度来讲,可能每天都能见营收,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可能是先投入后产出。所以我们要想清楚我们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最终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创业的动机是什么?想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我们才可以开始创业。
我作为一个持续创业不算成功的创业者,我愿意给大家一些建议或者忠告。
我觉得有这么几点,第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大家的眼界、格局要高。你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切不可只是高谈阔论。我身边也有很多创业者就是整天在聊商业计划书,在聊商业模式,但永远就是停留在聊的层面上,没有脚踏实地的去做。我们不用怕理想远大,也不用怕别人嘲笑,但是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的付诸行动,努力达到自己的梦想。
第二,优选赛道,锐利出击。创始人要非常冷静的去考虑,很多的创业者看到别人一个不错的idea,或者看到别人有个不错的项目,门槛又不高,就一窝蜂的去copy复制,然后把这个行业干的声名狼藉,最后还是只剩下原先那几家。所谓的优选赛道,就是要看我们所选择的领域有没有人做?有没有真正的用户需求?有没有原创性?它是不是符合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是不是符合后中产时代崛起的消费需求?选对了赛道,然后我们再去选对其中的一个点,一个很小的点去突破,企业就会越活越滋润。
第三,快速出击,建立壁垒。当创业者选定好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能等一切都调整的十分完善了再行动,往往当我们把它做的极其完美了再推出,可能就被别人抢了先机。所谓壁垒,就是你的模式是不是那么容易被拷贝?除了快以外,你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没有技术上的蓓壁垒?有没有一些垄断的资源?所以你在选择一个创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快速出击,然后建造自己的蓓蕾。
第四,做好公关,借助资本。很多创业者的失败就是因为学不会这一点,总是不断的自己来投钱,实在不够就跟朋友周转借一点,这是非常累且笨拙的。创始人要学会包装自己,要会讲故事,讲情怀。比如“东哥”刘强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借助奶茶妹妹帮京东省了不少的品牌推广费,所以说创始人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借助资本,就是说不管你有没有钱,投不投得起,你哪怕自己有资金,也要事先找好投资人,不能等到没钱了,再想起来找。投资人因为看了很多项目,他们接触的项目种类也非常多,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眼光去判断,我们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我们可以多去见几个投资人,去聊一聊自己的商业模式,不用怕把我们的项目告诉别人,因为如果真的仅仅是一个idea,你能想到别人可能早就想到了。所以不要害怕去跟别人交流,要去跟投资人分享你的商业计划书。
第五,不忘初心,坚持梦想。企业在创立过程当中会经受到很多的挑战、考验和挫折。当然,也可能经受很多的诱惑啊!有的时候在利益面前,很多创始人没办法坚守,你看正好此时企业走得很辛苦,这个时候有一个项目可能会有一笔进账,可以缓解企业的危机,但是往往就是在摇摆不定的时候,为了小利而错失了我们接近梦想的大机会。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过许多梦想,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大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最终还是得自己拿决定。创业,其实无关乎输赢,我们既然选择在路上,就该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认真的去做好我们的每一个决定,认真的去经营好我们的每一天。
最后,希望我们所有的创业者,包括炮哥有约社群的群友们,在创业路上都能一帆风顺,迈过所有的坎,趟过所有的坑,最终达成自己的梦想。好,谢谢大家,我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