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医道(一)

作者: 古原青草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22:09 被阅读25次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直译:什么是“道”?可以言说并以之为“道”的规律,是人进行描绘的“道”,受到观测者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自然万化之“道”。什么是“名”? “名”都是人命名的,并不是事物本该有“名”。 有天地之时,人并不存在,也就不会有人参与的命名;自从有了人,作为万物之母的地位而存在,才有了各种的命名。 人对事情结果没有什么偏好时,也就是不被该业力牵引时,主要精力都在洞悉事物的奥妙上,人对事情结果有偏好时,被该业力牵引时,主要精力都在研究事物的缠缚的关系上。 前面所说的这两者,讲述同一件事,由于不同的分辨而带来的不同。是同一事物带来的不同变化。诸多的奥妙都可以分为两个及以上的“同谓之玄”。

《老子》与医道:

医道研究的内容是,对天地间人的身体变化的研究,其本质不仅是研究病本身,而且还要研究病的由来。

可以言说的医道,并不是人的身体变化本身,而是对一般规律的具体化,这才可以言说,人才能理解,但这时,已不是道本身了。一般而言的大道,会比数学公式更为抽象,变得不可描述。其落地,只能具体化,可描述,才能写成我们可以看的书来探讨。

对病本身而言也是这样,如果用大道描述病本身,那名字是起不出来,或者极其繁琐的。就比如感冒本身,原因就有很多,统一都叫感冒。所以名字都是人取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病以及病的性状主动命名的情况,以在书中进行描述。

所以说,病本身不会因为被命名而产生什么改变,只有人命名了病和性状才能去更好地研究。所以说,人的出现与之前的动物界所不同的是,人通过命名和标注,在用自己的方法在研究这个世界。

所以,人们对病无好恶的时候,只是看到病症的演变规律。

而人对病症有好恶,想与之抗争,想治好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的变化。

这两者,随着人们对病症的不同态度会带来人们的不同研究方法。人的好恶之心反而会阻止人找到正解。

相关文章

  • 《老子》与医道(一)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

  • 《老子》与医道(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老子》与医道(七)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 《老子》与医道(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 《老子》与医道(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 《老子》与医道(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

  • 《老子》与医道(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直译:活着的人考察自己和万物的实践不是固守而一...

  • 《老子》与医道(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老子》与医道(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以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 《老子》与医道(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直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与医道(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zca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