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经历了两个看似平常却让我深思的工作瞬间。回过头看,我发现自己摸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转换视角。
第一次,是有个审批流程引起了领导的疑问。
如果放在前些年,我大概会解释流程的设计初衷,说明每个环节的合理性。但那天,我下意识停了一下,试着站到他的位置去想:他在担心什么?这个流程里,有没有我看不见的风险点?
当我真的进入他的视角,不仅瞬间明白了他的顾虑,还很快想到了一个更完善的方案。更惊喜的是,这个方案也解决了我原先没考虑到的问题,从根源上杜绝了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第二次,是我作为促学营的小组长,在破冰会上收集大家的建议。
有位小伙伴直言,在群里发的信息经常没有回应。若是在以前,我可能会想:这挺正常吧,现在信息那么多,大家看不过来。但那一刻我转念了——她或许把这个群当作一个信任的空间,满怀期待地分享,却只等来一片沉默。那种被忽视的失落感,让我一下子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后来我们讨论了怎么改善。我甚至想到,对于情感需求较高的她,或许更需要即时的反馈。那我能不能主动私信她,回应她的一些想法?这也是一种解决方式。
而针对其他组员提出的想法,我发现自己都非常欣喜,因为他们的补充,让我相信我们未来一定会做得更好。
这两件事让我清晰意识到:当我们卡在问题里时,不妨试着走进对方的世界看一看。这并不难,却最容易被我们忽略。
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位置看问题,觉得自己很努力、安排很周到,却忘了——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截然不同。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矛盾并非源于恶意,而是源于彼此视角的差异。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这种思维方式,我发现很多曾经棘手的问题,渐渐变得简单。
站在自己的位置看问题,容易走进死胡同;站在对方的位置看问题,才能看见通往答案的那扇门。
现在的我,每当遇到难题,都会问自己一句:“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
这个简单的习惯,改变了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与人连接的质量。
也许,你此刻也正面临某个看似无解的困境。
不妨试着起身,转换视角,放下自我。
答案,或许就在那里静静等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