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上吊”自杀,是悬梁自尽的俗称。上吊,先备一绳索,站到凳子上,把绳索上端系于屋梁,下端打一个活扣,将头伸进去,然后脚下将凳子一蹬,便吊上了。上吊的人因为疼痛会挣扎,可是,越挣扎,活扣上的结越紧,绳索压迫颈部血管,或因脑部供氧不足,或因呼吸道堵塞窒息,或因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或因身体在引力作用下颈椎折断很快断气。上吊过程中,如果出现后悔,凭自身力量是不足以在颈后用双手抓着绳索将自身提起来的。
女性为了在婚姻战争中取胜,发明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绝招。到了“上吊”阶段,必是哭闹皆无效才使出的最后一招。它是要让男方与社会知道,女方已被逼得活不下去了,男方若尚有怜惜之心,或害怕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与审判,便会退让一步、若男方不屑一顾,我行我素,女方便无路可退,只有真的一死了之,这,其实也是一种博弈。显然,“一哭二闹三上吊”是弱者的武器,否则在夫妇互动中,它们就不会是女方的“专利”了。
上吊还有一个意思,你知道吗?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时,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要变就是小狗。这只是一句童谣吗?
拉钩很好理解,就是将双方的小指拉在一起晃三晃。为什么还要“上吊”呢?其实,这里的“吊”字指的是铜钱。在古代,铜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由于金属质地的铜钱体积小,容易丢失,古人就用绳子把铜钱串在一起,每当攒够1000枚铜钱时,就会把绳子打个结,这就是一吊钱的来历。
而串铜钱的过程就叫做“上吊”,一个个铜钱一旦“上吊”了,往往就固定不动了,就像现在我们把零钱整存起来。因此,拉钩是表示双方达成协议,上吊则是双方约定成功,不能更改,更改就是小狗,也就是说话要算数,是诚信的写照。
拉钩上吊的童谣不仅是一种约定,更是一种做人的品德,它提醒大家在与人交往和社会活动中,诚信守诺方能立足。
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拉弓,放箭,一百年,不许变”,比喻承诺就像射出去的箭,不能反悔。
当然也有其他说法。比如说是一种咒语,谁反悔谁死去。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最不符合逻辑。儿童之语没有这么恶毒,也不会这么恶毒。还有说这里的“上吊”应该是指大拇指上调的动作。这种说法其实更牵强。还有认为“拉钩上吊”的“吊”其实是个错字,正确写法是“铞”。“铞”,是一种简易的固定门的工具,即俗语说的“搭钩”,也叫“门钩子”。“上铞”就是“上锁”的意思,是要关门闭户了。种种解释不一而足。
常见的词语,一定要了解它真正的含义,才能体会到汉语的博大精深,才能由衷地产生自豪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