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前因为我不让他淘气,曾经问我“妈妈,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不听话”,由此可见,有很多时候,大人总是用自己想法在输出,可是孩子根本和你不在一个频率上,没有准确的接收到你发出的信号,然后自己还郁闷的不得了。
包括我们总是在用“这都是为你好”来包裹着,孩子不需要的爱,他知道什么是为他好,你又知道,他怎么样才会好?
新闻报道里也经常会有亲子关系恶化的事例,爸爸妈妈哭诉着,一辈子为孩子的付出,孩子却不知道的说那都是负担,压的他喘不过气。
归根结底,孩子需要的是甜蜜的爱,而不是包裹着统治思想的爱。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有时候只能是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其它的交给孩子自己,等他大一大,到了青春期,叛逆期,你这句“为你好”,很可能会让成为分开你和孩子的催化剂。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作为老师,肯定不能事事亲力亲为,现在都是老师引导,启发式教学,让孩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不是填鸭式的硬灌入。
“为你好”看似只有三个字,但却表现出父母的武断,对孩子的统治,会让他觉得压力感倍增,但是如果真是大的原则上的事情,我觉得他真的领悟到了这三个字,反而也是会感谢你的。
之前和孩子在楼下小区里玩挖沙,弄得鞋子衣服都脏了,以前都是我和他爸爸帮他洗干净,这回他主动说自己把鞋刷了,我甚是欣慰,虽然过程也很狼狈,洗手间惨不忍睹,但却是他真正劳动的印章。
为什么举这件事呢,因为最后孩子很认真的看着我,说“妈妈,原来你给我刷鞋是这么累的一件事啊”
这句话从他亲身体验说出,要比你在外面说一千遍“别把鞋弄脏了”来的实际,有用的多。
所以你总说一件事一句话,说多了不仅没用,反而招来孩子对这句话的反感甚至叛逆。倒不如,给他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体验,这样用行动去感受“为你好”。才能称得上是理解。
总结:父母对孩子总有千般的爱,万般的疼,但孩子又不可能完全理解和领悟到你的爱,所以别再用一些词安慰自己的付出,他所能理解的也不过是他看见的,做过的,亲身感受到的。
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在成为人父母前,你有真正感受并理解父母对你的爱吗,付出多少只有自己体会了,才是心的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