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正视儿童思维和行为上的偏差
儿童在几年的生活过程中,有些行为模式开始固化,慢慢形成对自我能力的主观认识或者潜意识。有时候,一旦对一些情境或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就会决定他的行为,即便他已经成年,再强的思维逻辑或再多的常识都无法改变他,除非从根本上纠正他早期形成的错误理解。
我们身为父母,需要帮助儿童面对未来做好准备。
这个在今天和我2岁8个月的二宝有过体验。
我在给它讲《小熊宝宝》绘本之《我会自己穿衣服啦》,讲完我问,宝宝你会穿衣服吗?“不会”;我又问,你会脱鞋子吗?“不会”,你会自己读书吗?“不会”。
其实前2种能力,宝宝都有自己做过,偶尔笨拙需要协助,但不至于不会,这就存在对自我的认知偏差。于是半小时后,我趁带它午睡的时机,我说,宝宝你可以自己脱鞋子吗?
它慢慢的一点点脱下来。很开心。
我又提醒它,你可以自己脱裤子吗?
它再次慢慢的努力的脱掉小短裤。
此刻,我拿出前会儿讲的绘本,再一起愉快的和它一起讲一遍。
然后重复前面的提问,“你会自己脱鞋子吗?……你会自己穿衣服吗”,宝宝的回答都变成了“我会”。此刻,我回应着它的开心。然后我又指着书中的情节提问“大象穿好裤子了吗?”“穿好啦”。我给予的回应是“宝宝也会看书啦”。“宝宝会看书吗?”“会”
当我这样做的时候,我希望帮助不足3岁的孩子,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建立对自己的清楚认知,并回应它的愉快感受,以加深它对这种感受的理解,让它对自己所吸引,慢慢生成小小的信心,保持持续“追求卓越”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