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七十六回的后半段,当大家陆续散去连贾母也不得不走了之后,两个重要的人物史湘云和林黛玉却留下了。
原来黛玉和湘云二人并未去睡觉。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忧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兄弟自去赏月等,不禁对景感怀,自去拂栏垂泪。
陪在黛玉身边的只有湘云,湘云宽慰她说。你是个明白人,何必做此情景自苦。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
湘云这是在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劝慰黛玉。告诉她:人生本就是有缺憾的,何必为此感怀流泪?
接着湘云就提议说咱们两个联句作诗吧。湘云这是在以她们最喜欢的方式开解心胸。黛玉最擅长做事,湘云也非常喜欢。
黛玉笑道,你看这里这等人声嘈杂,有何诗兴。湘云便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于是她们来到了凹晶馆。
黛玉和湘云有属于她们自己的诗的世界。她们要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生命情怀。
七十六回上半段讲的是荒凉和凄清,后半段则是以诗歌的形式再做一次整理。
她们来到凹晶馆,“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𧣦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爽。”
作者在她们作诗之前,先创设了一个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面对此情此景,两个正值青春的少女走进了大自然,刚才人世间的欢乐和忧伤都过去了。
这时湘云就有了企图心,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
这次轮到黛玉劝解湘云:“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
第75回,76回一直在讲圆满。可是这里林黛玉却提醒了我们。事若求全何所乐?人总要有一点缺憾才能快乐,要留一点遗憾。这个逻辑很有趣,因为人有缺憾才会有渴望,有渴望才会有珍惜。
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古人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随心。他们不肯信的;必亲临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
这段话对应了那句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告诉世人,富贵之家也不能事事趁心。就像黛玉湘云,虽生在富贵,却早早失去父母,成为孤儿。
黛玉则看得更透彻。笑道:“不但你我不得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及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随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作者再一次提醒了我们,人生在世压根就不存在事事称心如意,所有的人都是有缺憾的。听这两个女孩子聊天,发现她们竟有如此开阔的心胸。
湘云和黛玉两个女孩子经历过生命里最大的痛。所以她们聪明懂事跟她们及早承受的痛苦有关。她们很小就深刻的领悟到了人生的缺憾。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她们往往也能够有超越的心态。
比如黛玉对于“散”这件事,从来不假思索,她认为生命就是会散的。她跟宝玉最大的不同也在这里,宝玉最怕的就是散场。可是黛玉永远告诉他说,生命有聚就有散,有生就有死。可见黛玉是最早领悟聚散生死的人。
正说间只听笛声悠扬起来。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这笛子吹的有趣,倒是祝咱们的诗兴。”
同样是桂花树下传来的笛声,被贾母听到了,和被黛玉听到,是两个不同的场景。贾母带领众人品笛赏月,感受到的是人间凄清。笛声在黛玉湘云这里却助了诗兴,她们做了什么事呢?
02
黛玉先念了一句,“三五中秋夕”。
三乘以五就是十五,她可以讲十五,可是也许不押韵,所以她用“三五”来说中秋的晚上。
湘云接了一句:“清游拟上元”。
上元是指元宵节。在这么美好的月光下游玩可以与上次元宵节相媲美了。湘云在这里由中秋节想到了元宵节。
接下来湘云又给黛玉一个题目:“撒天箕斗灿”。
这里“箕”和“斗”都是星星的名字,湘云这里描述的是满天繁星的景象。湘云是一个豁达豪爽的女孩。撒天箕斗灿,有一种很开阔的感觉。
黛玉对的是:“匝地管弦繁”。黛玉描述的是遍地都是音乐的声音。诗歌的开头就展示了中秋节的繁华之美。一个是满天繁星,另一个是遍地音乐。
黛玉紧接着又给出了一个很美的诗句:“几处狂飞盏”。你们有没有从这句简单的诗句感受到青春的豪迈快乐!这个中秋的晚上多少人家宴会都在喝酒,酒杯飞来飞去。让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豪迈与豁达。
湘云听了笑道,“这一句‘几处狂飞盏’,有些意思。这倒要对的好呢。”
这句话有湘云对黛玉的称赞,更有棋逢对手的快乐。你有这么好的句子,我也得好好对。
湘云想了想就说:“谁家不启轩”。轩是窗户的意思。面对这么美好的月光,哪一家能不把门窗打开呢?
启轩也有打开心灵窗户的意思,让光亮进来。
前面贾母她们太忧伤了,现在这两个青春少女心胸开阔,在月光下书写她们青春的美丽。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谁家不起轩?
开头几句把那种心绪的狂放和对生命的热爱全都呈现出来了。
接下来湘云又给出一句:“轻寒风剪剪”。
黛玉就说“对的比我的却好,只是底下这句又说熟话了。就该加劲儿说了去才是。”
这是知己之间的坦诚,有褒有贬。这褒贬与世俗无关,她们之间有默契。意思是你对的这句“谁家不启轩”比我的还要好。只是这句“轻寒风剪剪”就太普通了,应该加把劲把好的诗句说出来才是。
“轻寒风剪剪”,是在形容中秋夜晚的风,有那么一点点寒凉。
湘云笑道“诗多韵险,要铺陈些才是。纵有好的,且留在后头。”
湘云说的是作诗,要有佳句,但也要有铺陈。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总要有起伏,也要有平缓。
黛玉笑道:“到后头没有好的,我看你羞不羞。”因为有对生命的真正热爱才能避开很多人世间虚伪的应酬,才可以如此真诚地交流。
黛玉就对了一句:“良夜景暄暄”。
暄,常用于形容阳光和煦。这里是指月光明亮。
“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这两句形容微寒的风一阵一阵吹来,美妙的夜晚到处都是明亮的。
接下来黛玉给出了一句非常生动的诗句:
“争饼嘲黄发”。
黄发是指老年人。这天晚上大家都太高兴了,太忘情了。嘲笑怎么到了老年还会跟人家抢月饼吃呢?其实这是在讲一种毫无顾忌的生命快乐。这一句诗非常有画面感,是那种率真质朴的快乐,年老的人也像小孩子一样戏闹。
湘云笑道,“这句不好,是你杜撰,用俗事来难我了。”黛玉笑道“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
湘云说这也难不倒我,也有了。于是对道:“分瓜笑绿媛”。你看这是多么严格的对仗,绿衣少女对黄发老人,笑对嘲,分瓜对争饼。而且描写的都是非常生动欢乐的场面。
湘云有给出一句:“香新荣玉桂”。黄色的桂花叫金桂,白色的桂花叫玉桂。荣是指欣欣向荣。这一句描绘的是刚刚盛开的白桂花的香味儿是那么新鲜浓郁。
黛玉对的是:“色健茂金萱”。又是非常漂亮的对仗。上一句说的是香味浓郁的桂花。这一句说的是色彩明艳的萱草花。一个是嗅觉,一个是视觉。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恰好说的是两个少女的青春年华。
黛玉又给出了下句:“蜡烛辉琼宴”。蜡烛映照着豪华的宴会。
她们一面写一面评,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你了。省了多少力?”她不说黛玉写的好,而是说因为我上面出的好,你才能对的这么好。
“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是犯不着替他们颂圣”。
“只是犯不着替他们颂圣”,湘云这里似乎不乐意写宴会,只想抒发她们自己的生命情怀。
直到这里她们的联句中没有丝毫的伤感,因为她们正值青春年华,青春就是要对酒当歌,且行且唱。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也就是要把最美的色彩,最好的香味释放出来。黛玉和湘云的生命态度和探春是不一样的,她们不是介入,而是超越,她们认为生命一定要首先自我完成,然后才是其他的事情
湘云又联道:“觥筹乱绮园”。
这一句讲的是宴会上觥筹交错的情景。
湘云又给出一句:分曹尊一令。
讲的是喝酒时要行酒令,行酒令的时候要分不同的队伍,还要有一个令官。
黛玉对的是:“射覆听三宣”。讲的是酒宴上的游戏——射覆。
黛玉又给出:“骰彩红成点”。
湘云就对:“传花鼓滥喧”。
这几句讲的都是酒宴上的游戏。中秋夜宴上。不仅有行酒令,还有射覆、投骰子、击鼓传花等游戏,描绘的都是酒宴上热闹的场面。
湘云又给出:“晴光摇院宇”。
“晴”通常用来形容日光,可这里用来形容明亮的月光,在院子里面慢慢摇动。讲的是月光跟树影的关系,皎洁的月光下,风吹动树枝,树影摇动。
句诗虽然用了一个动词“摇”,但是诗的情境却慢慢的静了下来。
黛玉就联了:“素彩接乾坤”。意思是透明的月光把天地都接在一起了。
黛玉又给出一句:赏罚无宾主。
湘云好像有点儿不高兴了,说“又说他们做什么,不如说咱们。”刚才不是已经讲到天地自然了吗?可是下面怎么又讲到宴会上的客人主人呢?
湘云接了“吟诗序仲昆”,做事诗的时候要排出老大,老二,老三的顺序来。
湘云又出了一句:“构思时倚槛”。
黛玉联道:“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这里描述的是她们作诗的情景,想要描述一个景物却写不出来,就依着门在那里构思。
“酒尽情犹在”,描写的就是黛玉和湘云两个女孩儿的生命状态。现实中物质的东西没有了,可是感情还在延续。
湘云就接了一句,“更残乐已谖”。五更之后天就亮了,更就慢慢的不打了。音乐也渐渐缓和下来。这里对应着贾母等人散去,中秋夜宴曲终人散。
湘云又给出:“渐闻笑语寂”。
这是曲终人散时的情景,是人生的告别,讲话的声音,笑声慢慢地在远离,在褪色。
黛玉说“这时候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黛玉的话一语双关。她说的是写诗,也在讲这个家族的境况。
曲终人散后的诗句该怎么写?是越来越难了。这个家族今后如何维持也是一步难似一步了。
黛玉因联到:“空剩雪霜痕”。这句诗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她们的诗歌是在给这个家族的繁华谢幕。
“阶露团朝菌”,台阶上因为露水的潮湿。已经长出了朝菌。庄子喜欢用“朝菌”来形容生命的短暂,比如“朝菌不知晦朔”。其实也是在讲繁华一霎那就不见了。
湘云连道“庭烟敛夕棔”。
晚饭时的炊烟,使黄昏时候合欢树的叶子合起来。合欢的叶子合起来,是指已经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刻了。
下面说“秋湍泻石髓”,描写的是秋天的溪水在石块间流泻的情景。
黛玉听了,不禁起身叫妙,说:“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这会子才说“棔”字,亏你想得出。”
她想了想联到:“风叶聚云根”。
风吹着秋天的落叶,聚在了山崖底下。因为一般人都认为云是从山里升起来的,所以把山崖叫做云根。
黛玉又给出一句:“宝婺情孤洁”。
婺,指婺女星,过去认为是保护女性的星星。这里黛玉是在讲自己对孤洁的坚守。
湘云联道:“银蟾气吐吞”。
这句讲的是月亮,古代人相信月亮里有一只蟾蜍,因为月光是银色的,所以用银字来形容蟾蜍。
下面一句还是讲月亮:“药经灵兔捣”。
这里讲的是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古代神话里说月亮里有一只兔子,每天都在捣一种灵药。
黛玉不语点头,半日遂念道:“人向广寒奔”。
这一句说的是嫦娥奔月的神话。嫦娥因为吃了不死灵药,所以飞到了月亮上,住在广寒宫里。
黛玉又给出了下句:“犯斗邀牛女”。
这一句是充满浪漫想象的诗句。我要超越北斗七星,去邀请织女星来跟我们作伴。
湘云也望月点头,心说写的真好,联道:“乘槎待帝孙”。
帝孙,也是指织女星意思,意思是我要划着船越过银河,去等待织女星。这既是一种抱负,也是一种胸怀。像李白一样,既有浪漫想象,也有与天地宇宙相接对话的气魄。
下一句又写到:“虚盈轮莫定”。
意思是月亮的圆缺是人无法所掌握的。
黛玉联道:“晦朔魄空存”。
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月光最暗的时候,朔,是一月之初,月亮慢慢升起的时候,黛玉这里是说我们看到时明时暗,或圆或缺的月亮,它的魂魄是不变的。
03
黛玉接着讲到了时间:“壶漏声将涸”。
漏壶里的水将要干涸了,计时也要结束了。这一句暗示黛玉的生命和这个家族的繁华,都即将结束了。
黛玉突然指着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像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
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起一块儿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见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只见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出一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
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鹤有趣,倒助了我了。
这《红楼梦》这部书中描写特别精彩的一段,中秋夜晚,皓月当空,两个青春少女在水塘边卷棚下作诗,她们诗兴正浓,佳句频出,突然一只白鹤从水塘中飞出,划破这寂静的夜,直冲云霄去了。
这只白鹤的出现,也激发她们将诗歌推向高潮。
湘云联道:“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寒塘渡鹤影,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就要搁笔了。”
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诗联到这里湘云明显占了上风。
但是黛玉不肯服输的,黛玉只看天不理她,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得意,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冷月葬花魂”。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预示了史湘云和林黛玉的命运,史湘云就像那孤独的寒塘白鹤。而黛玉是花,她要把自己埋葬在最美丽的时候。也预示着整个家族将要败落。
感谢您读到最后,今天没什么总结的,她们写得太精彩了,不需要总结。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和帮助,点赞+推荐,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