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599)

闲读《随园诗话》(59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2-02-28 23:30 被阅读0次

【原书补遗卷二·七】

苏州汪山樵明府,献《圣祖南巡》诗,蒙召入南书房。一日,圣祖坐内廷,取榻上册顾诸臣曰:“卿等试看此册:是何人笔墨?”皆奏曰:“似翰林陈邦彦。”上笑曰:“非也。此是邦彦内弟汪俊所书,诗字俱佳。”其受知如此。旋出宰醴泉,以诗酒罢官。余在薛生白家,与同宴集,来往甚欢,欲觅其遗稿,竟不可得。近见少霞有怀汪一绝云:“几年著作直承明,万寿诗章御榻横。曾说九重亲赏识,是何年少有韩翃?”

汪俊,字吁三,江南长洲(今属江苏苏州)人,善写诗文,因代表作有《山樵诗》,故人称汪山樵。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汪俊在江南向皇帝献诗,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诏命“入书局纂修”,后经吏部商议选为地方官。汪俊不喜官场陋习,不久辞官回乡,生活十分潦倒,“久之几无立锥地”,唯以赋诗消遣,苦中求乐。汪俊对于自己的诗作并不爱惜,“随手散去”,逝后仅留下九篇诗作草稿,大多都是“温柔乡语”,现存五章,诗歌风格接近唐朝元和、长庆年间的诗人。

圣祖,康熙皇帝的庙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陈邦彦,(1678年—1752年),字世南,亦作思南,号匏庐,一号春晖,又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海宁盐官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少孤,由伯父陈元龙抚养。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后升侍读学士。乾隆初官至礼部侍郎,诗文典雅有致。善书法,尤工小楷。在侍直内廷时,常奉命校读御制碑版文,并奉敕缮写。《康熙字典》御制序,《御制圆明园十景诗》,都出自他手笔。著作有《墨庄小稿》、《春驹小谱》、《春晖堂集》,辑有《全唐文》、《宋诗补遗》,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奉敕编《佩文斋历代题画诗类例》120卷、30门,收诗8962首。子陈师曾、陈延嗣并工书法。

醴泉,县名,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1964年更名为礼泉县。上古时,本县叫寒门,传说为黄帝升仙之处,在今礼泉烟霞镇湾里村。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内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为醴泉县。在今礼泉县有礼泉湖,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辞源》说:“醴,酒也,酿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说。明、清均称醴泉县。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1964年9月改“醴”为“礼”。自唐至今,辖区均为今境地。

薛生白,即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以字行,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清代吴县人。与叶桂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薛生白并非专一业医者,但他于湿热证治特称高手,所著《湿热条辨》即成传世之作,于温病学贡献甚大。又尝选辑《内经》原文,成《医经原旨》六卷(1754年)。唐大烈《吴医汇讲》录其《日讲杂记》八则,阐述医理及用药;另有《膏丸档子》(专刊稿)、《伤科方》、《薛一瓢疟论》(抄本)等。

少霞,即周昂,(1732年—1801年),字千若,号少霞,别号鸥梦。昭文(今常熟)支塘镇蔡泾人。清代戏剧家。乾隆三十年(1765年)拔贡,授宁国府训导,三十五年(1770年)被劾,离任返乡。后六试不第。嘉庆六年(1801年)去世。中年以后,因疾家居,偶取唐人韦皋轶事,编《玉环缘传奇》,点定宫商,付梨园演唱,音节之妙,四座为之醉心。著《西江瑞》、《玉环缘》等。

承明,音 chéng míng,释义: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出自汉·刘向《说苑·修文》:“春秋曰:‘天王入于成周。’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然则天子之寝奈何?曰,亦二承明,继体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故天子诸侯三寝立而名实正,父子之义章,尊卑之事别,大小之德异矣。’”2、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承明庐”。《汉书·翼奉传》:“未央宫又无高门、武台、麒麟、凤皇、白虎、玉堂、金华之殿,独有前殿、曲台、渐台、宣室、承明耳。”3、三国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承明庐”。南朝·梁元帝《去丹阳尹荆州》诗:“骖驾乘驷马,谒帝朝承明。”

九重,音jiǔ chóng,意思是九层、九道;泛指多层;指天门、天;指宫门;指宫禁,朝廷;指帝王;指皇位。例,指帝王:明·无名氏《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清·钮琇《觚賸续编·人觚》:“先是,宝(法宝)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在本条诗话中,指康熙帝。

是何,意思是为什么。出自司马迁《项羽之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译文:(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呀!”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天宝十三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因为与汪俊经历类似,故有“曾说九重亲赏识,是何年少有韩翃?”

(待)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599)

    【原书补遗卷二·七】苏州汪山樵明府,献《圣祖南巡》诗,蒙召入南书房。一日,圣祖坐内廷,取榻上册顾诸臣曰:“卿等试看...

  • 硬读《随园诗话》(599)

    补遗卷十(一八) 【原书补遗卷十·四六】古无自刻文集者,惟五代和凝以其文镂板行世,人多讥之。至今庸夫浅士,多有集行...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59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sn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