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跟一好友聊到育儿那点事,一个妈妈这样说:“当我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理解他、读懂他的心理的时候,4岁的儿子经常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爱,他也经常会对我说:妈妈,我爱你。能够读懂孩子之后,我才发现以前不是孩子跟我过不去,是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是啊,我以前何尝不是呢,我跟好爷的爱恨情仇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我一直教育好爷要懂得换位思考,可是我以前又何尝公平的对待过他呢。
父母们大概都希望了解孩子的心理吧,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算低的父母谁手上没有基本育儿书呢,什么儿童心理学啦,育儿宝典了啊,好像帮助不是那么大,恨不得盼望来个读心术就好了;
我这里就有简单可用的秘诀:
想想你自己,你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孩子也基本是这样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读懂孩子的秘诀了。
你可能觉得说得简单,那就看看几个活生生的例子吧,看看有没有你的影子在:
好爷有一次兴致勃勃地背诵英文课文,我不等他背完连续指出五六处错误的地方他不高兴了:哼,不背了!如果是你,你是不是会大发雷霆,我帮你背书你还这个态度,其实这可以理解,想想自己做事时,别人总是指正,虽然明知是好意,但多次后也会有些不悦啊。这不过是人之常情。
跟好爷约好玩平板半个小时,到了时间,动画片还没结束,好爷还想看,我很恼火,责怪他说好不算数。其实想想自己,如果电视剧看到一半被迫关掉了,是否也不情愿呢?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我们对待孩子为什么那么苛刻呢?
很多父母不解孩子反感他们的啰嗦唠叨:“我是为了你好啊!你为什么不领情?”其实谁也不喜欢听唠叨,我想作为父母的你,自己也一样。
人的心理其实是相似的!
心理的基本规律其实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
人都是喜欢被鼓励,不喜欢被指责;
被尊重则欣然,被轻视则不悦;
喜欢自由自在,不愿意被束缚;
成功则欢喜,失败则不爽;
平和的批评容易接受,严厉的训斥都难以接受~
基本规律都是如此,只不过成人经过磨炼成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克制忍耐,通过自我修养会变得淡定些。
可是孩子不然,所以读懂孩子的心理,就先想想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和反应,这样就容易理解孩子了。
对待孩子请善用你的同理心!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