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是一个“努力也不一定有结果”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极大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孩子们不再努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付出了,就想看到结果,否则,宁愿不去努力。
这好像是一种比较糟糕的循环。
如此循环往复下去,我似乎看到,整体提升综合素质的愿望将成为泡影。
当所有竞争的公平性被各种潜规则取代时,这会极大地打击参与者的积极性啊,毕竟咱们拼命拼到精疲力竭,才能争取到一张入场券,这张入场券却形同虚设,因为这个场内的竞争者都是萝卜,对外公开公布的坑吸引了千百人参与,最后,终究逃脱不了陪跑的宿命。
还有学历的贬值,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贬值之快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三年前,考个硕士,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可以考取个编制;三年后的今天,硕士研究生也只能以三方派遣身份参与竞争考核了。
其他行业别人家孩子咱不好断言,但是,我自己家孩子,这个研究生考的终生后悔。
首先,考的时候就历尽艰辛,初试面试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几乎是以命相搏才进入了某211医学院校深造。
其次,三年的就读过程,从立项到研究再到出成果,孩子没日没夜地于陷水深火热当中煎熬。
最后,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却发现在人才市场的价值就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基层岗要本科生,技术岗要博士生,硕士就是一个上够不着天下踩不着地的存在。
可能会有杠精抬杠,说那是硕士脱不下长衫,不愿意去基层岗。
事实是:基层岗宁愿要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没有什么想法甘于做牛马的本科生,硕士生除了比同龄人生生少了三年的实践经验,虚长了几岁年龄,没有任何优势而言。
硕士毕业,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只能考虑继续卷博士,然而,博士又谈何容易!现在都是至少四年起步,这期间除了生命的消耗,谁又能预知四五年后,博士又会贬值到何种程度呢?
现在想想,那个网红高考研考指导师所说的,普通百姓家孩子真的不适合学医啊,这个周期实在是太长了,并且回报率也太低了。医学就是适合纯感兴趣的二代们,没有任何压力,去享受这个学习过程的。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想通过学医改变宿命,已经不太可能了。
孩子本科毕业当年顺理成章能去的单位,硕士毕业后经过关关考核层层选拔,却折戟到终面上。
本科阶段所有的优势,读研时不能加分,就业时依旧没用。
或许这是一己之见,毕竟,也有的孩子气贯长虹,直抵黄龙。这样的孩子,或许是天赋异禀,或许是资源丰厚。
我们平民百姓家孩子,父母没有足够的力量托举,全靠自己拼命时,还得适可而止,毕竟这个时代,已经是多赛道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当在一个赛道努力也没有结果时,那我们就换个赛道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