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说要随缘就势,如果缘分未到,机缘不成熟,却一味地强求,会比较辛苦,可能还得不偿失。虽然机缘未成熟,但是如果我们努力去促成,慢慢地,机缘总会到来,无非是过程漫长一点,事情的达成和圆满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禅”的境界又是什么?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身心两忘”、“万物合一”。我们可以把禅的修行入手处理解为“身心两忘”,而在果地上达到的最高境界则是“万物合一”。这八个字指的不仅是理论的层面,更是修证的层面。
如果一个人能放下自私、成见和我执,就会达到身心两忘。当身心彻底两忘时,就达到了“万物合一”的状态——体验到解脱自在,亲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没有了分别心,感受到万物一体,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慈悲心油然而生。
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佛法就会圆融无碍。但是由于我们没有智慧,不会运用佛法,就像拿着一把锋利的宝剑但不会武功一样,反而容易被宝剑所伤。
佛法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没有智慧的人学了,会感觉到更多的束缚,还不如学佛之前。本来学佛是为了规范我们的手脚,舒展我们的手脚,但是由于我们没有智慧,学了佛之后,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反而束缚了手脚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修行。例如赚钱,谁敢说赚钱不是一种修行法门呢?钱最能检验一个人的心,你的钱用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所以当我们有了钱之后,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在途中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回归生命的源头。
什么是基本功?就是你要有经济基础,在物质上要有保障,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否则到最后你可能会“贫血”,走不动路。佛家讲修行需要四大资粮——法、财、侣、地,钱财是修行不可或缺的资粮,就看你善不善用。
施予的涵义非常广,人很容易做到施予钱财,但很难做到施予面子,让众生放下我执、成见、面子,真的是千难万难!其实师父并不需要你给他钱,只需要你放下面子、放下自我,跟他一起好好学佛,把属于你的责任承担起来。
佛法是做什么用的?是用来解决生死的问题、轮回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的。
作为一个佛弟子,如果你的智慧不够,没有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和正能量,你做任何事情,与身边的人都不会相应,他们都不会跟随你,支持你。
因为你传播的只是佛教,而不是佛学,更不是佛法。
佛是什么意思呢?佛是一个觉悟的人,是一个觉者,一个圣者。灵魂开悟了叫做“觉(jué)”,灵魂还没有开悟就是在“睡觉”。没有“觉”,就是在“睡觉”;睡觉醒了,就叫“觉(jué)”。悟前叫觉(jiào),悟后叫觉(jué)。
你们听闻佛法受益了,要把这种利益分享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受益。你们在你们的当地也起着教化众生的作用,你们的佛学思想对你们当地的信徒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东华禅寺的形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过去我们没有智慧呢?因为我们不尊重有智慧的人,从来没有传播过智慧。
而这一世我们闻到了佛法,佛法就代表智慧,我们在传播智慧,又在尊重有智慧的人,我们必然会拥有智慧。佛教讲如是因,如是果。
当然,一个人是否有信仰,还要看他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奉献精神,有没有无我的境界。如果这些不具备,你说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那是不足为信的。一个虔诚的信徒,在他身上一定会体现出慈悲心、奉献的精神、忘我的精神。
任劳是能力,任怨是境界。有能力容易做到,有境界不容易做到。所以我们要学会谦卑,谦卑就是无我的开始,学佛真正要学的就是无我,修行的结果也是无我。
万行大和尚
更多关注妙用堂佛事用品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