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天慢慢凉了,人们似乎也都有了空闲,村里的妇女们早早的就张罗起七夕节的大事。
七夕节现场
找个人家的大门口,搭起临时的帐篷,帐篷内照例装扮起三尊神像。一尊王母娘娘,一尊七仙女,还有一尊是牛郎。最为别致的是还有一对小小孩,当然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
到了七夕的傍晚,人们来到帐篷里祭拜这些刚刚扎起并装扮好的神像。祭品都是农家常见的,雪白的花馒头,碧绿的大西瓜,还有紫色的葡萄,裂开了嘴的石榴。此时祭拜的主角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壮年的男子少。老人大多都是给儿媳妇求孩子的,上学孩子求的是聪明与智慧。
祭献的贡品
到了祭拜的尾声,两个小娃娃被村里最需要孩子的老太太抢回了家,神像旁边用扁豆泡出来长得老高的翠绿色豆芽被祈求心灵手巧的女孩子们搓在手心里变成了碎屑。
乞巧的孩子们
人来人往中,月牙慢慢地隐去,淡淡的白云浮上了天际,各种虫子的鸣叫也慢慢没了声息,孩童们带着美好的希冀进入了梦乡。此时,如果能下上一点点小雨,那是最好的。因为这是织女和牛郎在天上相会时撒下的泪水!
七夕节后的喜鹊
第二天,孩子们最想看到的是平日喳喳叫的喜鹊。为啥?因为奶奶讲过,七夕节后的喜鹊头上都是秃的。喜鹊们架起的鹊桥上走过了牛郎和织女,他们相会的脚步磨去了这些喜鹊头上的羽毛!
作者简介:吉世栋,陕西合阳人,就职于国企,喜爱阅读与思考,关注持续成长,感恩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