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藏象学之——小肠

藏象学之——小肠

作者: 心光艾灸刮痧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2:01 被阅读0次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 的、呈迂曲回环迭积状的管状器官。小肠与心由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  成表里关系。小肠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1.主受盛化物

小肠主受盛化物,指小肠接受盛纳食糜并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的机能。主要表现于  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食糜在小  肠内必须停留一定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  部分,即化物作用。小肠受盛化物机能失调,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藏象学之——小肠

2.主泌别清浊

      小肠主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机  能。其中清者,即谷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浊者,即  食物残渣和部分津液,在胃与小肠之气的作用下经阑门传送到大肠。小肠泌别清浊的机  能正常,则精微与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泌别清浊的机能失常,清浊不分、  就会出现便溏泄泻等症。

藏象学之——小肠

  3.小肠主液 

小肠主液,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津液的生理机能。小肠吸收的津  液与谷精合为水谷之精,由脾气转输到全身,其中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膀胱,成为尿液  生成之源。如《类经·藏象类》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  此而渗于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临  床上,以“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泄泻,就是“小肠主液”理论的具体应用。

明火无烟艾灸仪

相关文章

  • 藏象学之——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 的、呈迂曲回环迭积状的管状器官。小肠...

  • 学霸养成记  关键词:健康(五)

    一 聪明及记忆力和肾的关系 中医基础学科《藏象学》里有这么一句话: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选自中医基础学科《藏象...

  • 悟医道真(九百九十一)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心咳不已,则移其邪于小肠,而小肠受之,小肠之咳状,证见...

  •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六腑小肠》

    位置: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迭积状的管状器官。 经...

  • 悟医道真(六百三十九)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大肠居小肠之下,主出糟粕,故为肠胃变化之传道。 小肠...

  • 深度艾灸培训 | 经络配穴原理第五讲 心经和小肠经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联,...

  • 中医入门之藏象学说

    今天是中医入门的第八篇,主讲藏象学说的介绍 大家常说的心肝脾肺肾就包含在藏象学说里面。 从今天开始,学...

  • 藏象学概述~藏

    中医所讲到的心肝肺脾肾五脏以及六个腑,还有六个奇恒之腑,也就是5个脏+6个腑+6个奇恒腑,总共是17个脏腑,也就是...

  • 读书笔记8

    针灸学笔记 1,少泽,小肠经本穴 2,后溪,督脉,小肠经母穴,小肠经虚症,脊椎骨痛,肩膀痛 3,腕骨,原穴,无所谓...

  • 李氏砭法&北京&第五十一次互刮会小记

    北京李氏砭法互刮会第五十一期,春红老师分享了小肠经、演示了刮痧手法。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象学之——小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p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