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想成为小说家,不“日更”绝对不成。当然了,“日更”也不见得能成。这咋说?未真懂阅读是写作之母。
一部小说百十号人物,不同性格,自己能都想出来吗?能都体验出来吗?不能,只有去阅读,且会从中“看门道”。怎样塑造各种人物及一个群体的形象?一本鲜活教材,就是《水浒传》。
义为私,忠为公,二者找出一个平衡点,这是《水浒传》的写作意图。九纹龙史进第一个出场,就在于此。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如此家境的史进,在“史家村”又不曾受官府欺侮,走向落草为寇,只因与人私交,也就是一个义字。但是,对于公家,落草为冦,就是不忠。那么,平衡点在哪?接受招安。
毫无疑问,作者赋予一百单八将一个共同品格,即讲忠义。但对每个人性格描写,则有不同笔触。来看鼓上蚤时迁盗雁翎甲的一段文字,如下:
“时迁自忖道:眼见得梁上那个皮匣子,便是盛甲在里面,我若趁半夜下手便好。倘若闹将起来,明日出不得城,却不误了大事,且捱到五更里下手不迟。
……看看伏到四更左侧。徐宁觉来,便唤丫嬛起来烧汤。那两个使女从睡梦里起来,看房里没了灯,叫道:‘阿呀,今夜却没了灯!’徐宁道:‘你不去后面讨灯,等几时。’那个梅香开楼门下胡梯响,时迁听得,却从柱上只一溜,来到后门边黑影里伏了。听得丫嬛正开后门出来,便去开墙门。时迁却潜入厨房里,贴身在厨桌下。梅香讨了灯火入来看时,又去关门,却来灶前烧火。这个女使也起来生炭火上楼去。多时汤滚,捧面汤上去。徐宁洗漱了,叫荡些热酒上来。丫嬛安排肉食炊饼上去,徐宁吃罢,叫把饭与外面当直的吃。时迁听得徐宁下楼,叫伴当吃了饭,背着包袱,拕了金枪出门。两个梅香点着灯送徐宁出去。时迁却从厨桌下出来,便上楼去,从槅子边直踅到梁上,却把身躯伏了。两个丫嬛又关闭了门户,吹灭了灯火,上楼来,脱了衣裳,倒头便睡。
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
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体现出时迁的性格特征:胆大、心细、机智、有毅力、做事专注。
实际上,作者写作时,先设定人物性格特征,然后去描写。比如说,未设定时迁做事专注,描写就会带点“父妻床上生活”、“丫嬛肚兜”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