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晴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我见证了太多新生命诞生的神圣时刻;作为一名母亲,我亲身体验过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在这个生育率持续走低的时代,“生孩子”已经不再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它被放在天平上,反复衡量——经济压力、职业发展、婚姻关系、个人自由,甚至是气候变化和社会不确定性,每一个因素都足以让人犹豫不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不育,但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些关于生育的珍贵感悟——那些隐藏在尿布与疲惫背后的生命馈赠。
每当产房里响起第一声啼哭,我总能看到母亲们眼中闪烁的奇迹光芒。那个瞬间,所有的疼痛与恐惧都被一种更为原始而纯粹的情感所取代。记得有位高危产妇在分娩时几近虚脱,却在听到孩子哭声的刹那,用尽最后力气问道:"他健康吗?"这种不计代价的爱,是生育带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它让我们触摸到人性中最本真的部分。
养育孩子的过程,实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自我重塑。我还清楚地记得,女儿刚出生的那一、两个月,几乎每一天,我都在极度的睡眠剥夺和情绪波动中挣扎。母乳喂养时的撕裂感;半夜惊醒,害怕自己压着孩子了,赶紧用手放在她的鼻子前,确认孩子有没有呼吸;产后整天窝在家给孩子喂奶、洗尿片的崩溃……
曾经坚强的我,也在深夜默默流泪......没人真正告诉你,成为母亲之后,那个独立自主的“你”会消失一段时间。你的身体不再属于你自己,你的时间被一个小小的人彻底吞没,你曾经引以为傲的职业身份、独立个性,仿佛都被暂时搁置,只剩下一个身份:妈妈。说实话,当时我真的累到想逃离这一切——想做回那个可以睡懒觉、不用黑白颠倒、不用被负面情绪笼罩、不需要随时在场的人。
但更多时候,我知道,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深刻、最不可替代的成长。因为就是在这一切琐碎、疲惫、情绪溃散的缝隙中,我也慢慢看到一种新的生命力在滋长。
比如那个夜里发烧到39度的孩子,紧紧的趴在我的怀里,我甚至默默许愿,希望孩子身体的痛苦能转移到我身上来;比如她第一次写出自己的名字,满脸自豪;比如我们一起躺在床上看电视剧《爱情公寓》;比如她还专门为我出了一本书——这些瞬间,是闪着光的。
孩子给了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当他们为一片落叶驻足,为一只蚂蚁让路时,我们这些被生活磨钝的大人,才恍然记起世界原本的生动模样。
我开始明白,养育一个孩子,并不是我以为的“付出+努力=成果”的线性过程。它更像是一场生命之间的碰撞与共同绽放的过程。母亲不是一个“角色”,它是一种生命状态。孩子的成长轨迹从来都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母亲的成长同样也是如此。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孩子带来的是一种扎根于日常的确定感。那些深夜哺乳的疲惫、孩子发烧时的焦虑、第一次听孩子叫"妈妈"的悸动,所有这些琐碎而真实的体验,编织成一张意义之网,让我们在虚无的洪流中找到立足之处。就像一位经历过产后抑郁的妈妈说的:"当我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突然明白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还会生孩子吗?我想我是会的。作为医生,我深知生育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决定;但作为母亲,我必须承认,那些被孩子"偷走"的睡眠和时间,最终都转化成了生命中最丰厚的馈赠。生育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它确实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让我们在付出与收获的辩证中,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











网友评论